2013年10月16日晚六点半,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了艺专系列讲座的第四讲。主讲人是郎绍君先生,他演讲的主题为“传播与误读——以齐白石为例”。至2010年止,中国国家博物馆整理出齐白石361件作品的图文目录,香港八家画廊统计整理出齐白石作品210件。齐白石的作品数量庞大,并且拍卖总价位居第一。郎先生汇总了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于齐白石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结论进行了比较与辨别,指出其误读的部分。
一个是从齐蒂尔到野口勇可以看到什么呢?就是对的的艺术都有一种相似的感性认知,我把他称作是“无意识的误读”。这种误读都是以误读者所熟悉的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和形式为参照。以对齐白石作品的直观认知为根据,在比较当中判断中西艺术的相通性或者是统一性。他们的误读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误读。就是说误读它本身具有两面性,对传播而言,误读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对研究是不是也是这样,你对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你进行的美术史的解读、解释、阐释,可能接近了真实,也可能是对真实的一种遮蔽。我们看很多作品都是这样的。对很多画家的解释也都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近百年有很多人解释石涛画人物,有很多著作,直到离我们最近的著作大概是吴冠中先生生先写的一本著作,吴先生写的很快,他曾经打电话给我说:“你有没有《石涛话语录》,但是我的书挺乱,我给你找找。”
后来他就没来电话,我后来去了一个电话我说:“吴先生书找到没有?”他说:“我找到了,过了两个月书就出来了。”写的何等的快速。后来我曾经在批评他的“笔墨等于零”的观点的时候提到这样一个看法,他认为石涛是受四王排斥的,因为他不讲究笔墨,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王原祁就说过大江以南山水画当以石涛为最,非常欣赏石涛,这是跟他同年的。比他年长好多的王鉴、王时敏,那是何等高贵的地位,跟石涛没有任何联系,那个时候石涛还是小孩子,石涛是清亡的第二年生的,王时敏是一个遗民,最早是《画中九母》是跟董其昌同一时代的人,他比董其昌年轻,所以我问您从何处找到的材料说四王反对,说四王说石涛没有笔墨的?他答不上来。吴先生是一个很激情的艺术家,他就是表达他的一种看法,他材料上掌握的不一定很准确,应该是可以谅解的,但是解释,他对石涛的一个解释强调他的革新、创新、创造很对,但是谈到他和传统的关系就是误读,那是很显然的误读。所以误读现象普遍存在是美术史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