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的需求,社会上掀起了报考艺术设计的热潮。许多学生,其中不乏缺少艺术资质的学生,步入了艺术的求学之路。然而,这种艺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势必造成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尴尬局面。师资的紧缺;课程结构的不合理;艺术设计教学的无序;教学内容的陈旧;教材取用的随意;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成绩的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实在令人堪忧。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一些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发育不全的工艺制作匠,而非高素质的设计师。 当前这种现状,已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正在探索和寻求解决的办法,许多艺术设计专家、学者,从教育思想理论、教材体系、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等各方面,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下面,本人就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合理构筑专业课程框架,完善教学体系 科学论证、合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保障艺术设计专业正常教学秩序的基本条件。构建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确定必修学科;以学生为本,与生源素质吻合;彰显师资特色,在专业课设置上,可适当强化本校师资特点,形成自身的教学优势;理顺专业课的衔接教学,求解1+1大于2的教学流程;拓展实践课的教学空间。 二、因材施教,特色施教,求解教学效果最大值 近年来,受美术高考模式指挥棒的控制,许多艺术设计考生都是通过熟背一些范稿而通过入学考试的,手绘能力、造型能力偏差,这些能力的缺陷成了许多学生进行设计的绊脚石,严重影响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效果。手绘能力、造型能力是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基础,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和学时设置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特色施教就是指高校应充分发挥本校师资的优势,结合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特点,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形成特色专业教学,形成培育优势,逐步打造自身的专业品牌和特色。各高校应该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夯实专业的基础上,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三、走出去,请进来,消除设计教学盲点 设计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设计者掌握设计技能,而且要求其熟悉与设计对象相关的知识、材料、制作工序等。随着设计专业的膨胀,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高校新增师资都直接来自高校的毕业生,其知识点和能力都只是停留于大学期间内的学习程度,对生产第一线情况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知半解。而繁杂密集的教学任务又使他们无法更多接触实践,教学中设计技能的传授只能通过仅有的课本及书面资料理解。教条式的传授有骨无肉,这种脱离实践的教学严重制约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有效消除设计专业的教学盲点,做好教学与实践的无缝衔接工作,是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新着重点,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走出去”就是指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艺术设计教师搭建了解掌握设计新动态和设计新理念的实践平台,以便更新观念,把准设计脉搏,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教学的实用性添彩。“请进来”是指艺术设计专业应适当考虑聘用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工作者,建立一支客座教授队伍来满足教学所需。在我国,高校文理科聘用客座教授比较普遍,而在艺术设计学科里,此番举措并不乐观,尤其在一般性普通高校更是少之又少。 学术本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应着力于研究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剖析设计内涵,肢解设计步骤,化复杂为简单,为学生解密,讲评设计要点,拓展设计思路,透析设计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设计理念,这样才能不负师者的天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