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国画 > 关中汉子的夏日浪漫

关中汉子的夏日浪漫

2008-10-29 11:28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墨画这一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的情感回归,在中国画坛涌现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水墨画家,这其中不能不首先提到画坛名家杨晓阳。杨晓阳出生于1958年,1979年考入西安美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师从刘文西教授,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97年起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国家三五人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陕西省教育界十大杰出新闻人物。长期以来,他深入生活创作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绘画作品,其中《关中夏日》可称得上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关中夏日》创作于2003年,款识:关中夏日,癸未初(中)忆写往日关中夏日所见,以水墨写之,时在长安城南,晓阳并记。关中是陕西人对渭河平原的称呼,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丰富的秦地文化,并拥有13朝古都的长安――西安,关中的男人个个是块大身壮皮肤黑心肠宽厚的兵马俑式的“关中汉子”,几乎每个人的食量都特大,因此也形成与其它地方不同的饮食习俗。并且还有街坊邻居凑堆吃饭的习惯,尤其在烈日炎炎似火烧的夏日,大家凑一块边吃饭边聊好不热闹。 杨晓阳就是抓住关中这一特殊的风土人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精心描绘刻划出来,使其定格为艺术的永恒。

 

创作过程中,他把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人物瞬间的表情,深刻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精心描绘塑造了三个脸上挂满丰收喜悦的“关中汉子”的光辉形象。画家用淡墨轻轻一扫勾划出关中汉子露在外面的粗壮大胳膊,用焦墨仔细勾划出一只捏着烟袋的手,还有一只手按在地上,挺着肚皮,哼着秦腔曲牌,雄赳赳,气昂昂,趾高气扬,不亦乐乎。那饱经风霜土褐色的脸上,荡漾着丰收后喜悦、幸福和快意。中间的汉子身体轮廓整个都是用淡墨勾勒而出,笔墨重心全放在两只手和吃饭的面部神态上。只见一只粗壮的大手平铺伸展着托在碗底下,另一只手紧捏着筷子,两眼目不转睛地直瞅着刚端上来还呼呼冒着热气的羊肉泡馍,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使劲地往嘴边拨边拨边吸,狼吞虎咽,这种吃相恐怕在国内外也绝无仅有。那个酒足饭饱的“关中汉子”双手抱膝,盘腿席地而坐,从画家着重描绘的那双眯缝眼上,看上去他似乎一边侧耳聆听树梢上金蝉的鸣叫,一边打着盹。作品经过这一系列生活细节的刻划,将“关中汉子”的那种纯朴,那种憨厚,那种乐观向上的心态,那种心慈面善的神态,都活灵活现地一一描绘出来。

 

 

 

 

在绘画结构上,《关中夏日》按照“黄金分割线”原理,将三个“关中汉子”摆成一个完美的“金三角”,中间所空位置用盘碗过度一下,整个画面看上去疏而不散,收放有序,气韵畅通,有笔有墨,有精有神,章法严谨,尽现一派大家风范。在人物的形体、面部和服饰等不同部位,他都通过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的灵活运用,画出不同浓淡层次,形成特有的一番墨韵。画中人物那种久经风霜的面部肌肉组织结构,也通过线条和水墨恰到好处地刻划出来,看似面目粗犷,实则情感细腻,将“关中汉子”的豁达豪爽全划在了脸上。作品用笔简练,画面简洁明快,整个画面除了三个关中汉子,就是一个放在地上的方形盘子,盘子上放着两三个酒盅子,中间一大碗是关中人每餐必不可少的油泼辣子一道菜。这些看似极其简单的物品,实际上都是关中人家的必备用品,因为关中人家家嗜辣,辣椒面在调料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很多家庭主妇离开了辣椒就感觉到不会煮饭了。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邦邦的死面馍,碗是能盛六两八两的大老碗。这些都在杨晓阳的笔下被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他走笔如神,详略结合,粗细搭配,用笔简洁而不简单,面部表情和手部描绘用笔细腻,其它部位几乎全用淡墨勾勒,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将三个“关中汉子”的夏日浪漫淋漓尽致大写意般地勾划出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杨晓阳作为“黄土画派”的继承人,其绘画作品《关中夏日》透着一股浓浓西北风味。并且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学习继承恩师刘文西的痕迹。但是,他在潜心研究和探索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又加进了许多自己独创的东西,比如在作品中对三个“关中汉子”的形象刻画更准确,更到位,“创造又绝似绝不似”,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气韵为虚,用笔为实,“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给人强烈的关中夏日的味道。以减低这酷热夏日的难耐。观其画,我们似乎看到了烟雾缭绕,闻到了混合汉烟和饭菜之香的农家风味,感到了扑面而来的丰收喜悦!

 

有人说《关中夏日》画得人都变了形了,头大身子小,不成比例。甚至说这画画得太土,不够明亮,不够鲜艳,不够漂亮,几笔勾划出一个人来,也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什么衬托,三个孤零零的人往那一坐就是一幅画。其实,画家没有变形,只是将视线更集中到人物的面部表情,尤其是特别专著人物的眼睛,就特意把上身画得大一些,脸部画的细致一些,其他的部分缩小一些,甚至把服饰也都忽视。这种“随心所欲,随大随小,画大就大,画小就小”的自由状态,更接近艺术对人赏心悦目,让人看起来非常舒服,对身心健康有好处。至于说到“土”,这正是杨晓阳绘画艺术的超人之处,他就是要得这个“土”味!他的作品土是土了点,可这土得纯朴,土得带劲,土得耐人寻味。说他不画背景,只勾划人物,恰恰说明他深得“惜墨如金,用笔简约”和“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艺术之道。

 

杨晓阳身为全国年轻的美术学院院长不为名所累,不以显为贵,扎扎实实深入农村,深入生活,用陕西农村那活生生的人物,真真切切的生活,创作出一大批独具特色别有风味的优秀作品。《关中夏日》用生动的艺术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种憨厚纯朴美,一种伟大的民族魂,这就是画家所追求的中国特色、地方特色和个人特色,这就是画家追求的“大美术、大写意”。作品通过对关中夏日的描绘,进一步标举民族传统,倡言“黄土画派”,开创和谐新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幅《关中夏日》,这帮“关中汉子”,这位画坛名家――杨晓阳吧!   (林贵春 )

(责任编辑:春暖)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