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坡出土的玉琮
玉琮自良诸文化出现,以后相继也有发现,老牛坡出土的这件琮与历代的玉琮不同,一般是圆筒状或外方内圆,外均有四个凸起。《说文》释日:“瑞玉,大八寸,似车轴。”《白虎通义、文质篇》载:“圆中牙身方处曰琼琮。”良渚文化的琮是典型代表,出土地点多在江浙地区,其上有的刻奇兽面纹饰,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关于玉琮的渊源及用途等问题,争议很大,安克斯(Erkes认为珠是象征地与母的女阴,并以其上驱纹近似坤卦。高本汉门erahard.Kar-Igren)以为琮为庙里盛“且”(男性生殖器)的石函。古斯拉门(ieSler)以为琮为家庭屋“中”,即烟筒的象征,为家屋中崇拜的对象。郭宝钧认为“琼的前身为本质,乃织机上持琮翻交者”。日本学者林已奈夫提出琮是由鐲演变而来,这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青玉圆形琮有三个凸起,与其它琮特征不符,上面没有使用的痕迹,其为礼器,由此可知应是由王鐲向玉琮变化的中间器,进一步证实林已奈夫所提的看法。玉琮为礼器,用于礼地。《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黄琮礼地。”此外,还具有殓葬的用途,《周礼-典瑞》载:“驵圭障壁琮破琥璜之渠眉,疏壁琮以殓尸。”在考古发掘中,大量的壁、琮出土于墓葬,证明了此文献的记载。琮的形制外方内圆,方与圆贯穿于一器,象征天圆地方,为祭天地器物。由于地域的差异与时代的早晚,玉琮也有差别,到商代初期玉琮少见,后期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发现14件,为素面或简单的图案。上述的圆形王琮,形制特殊,与良渚文化玉琮没有继承关系,属早商文化器物。
综观上述,玉琮的产生、发展、消亡、再出现的发展过程,与当时社会有关,在良渚文化早期遗址中,造型多为圆鐲形,纹饰纤细繁密,中晚期四角凸起,逐渐演变成宽高方形,纹饰也由繁到简,向抽象化过渡,同时也出现了多节长高形玉琮。新石器时代其他区域也出土玉琮。如薛家岗文化墓葬玉琮。商周时期,玉琮仍在流行,但不如良渚文化时那么辉煌,因为青铜礼器取代了玉礼器。到战国两汉时期,其用途又发生变化。随着科学考古发掘的不断出上,对玉琮有不同的看法,夏鼎先生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中指出“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玉琮就它们在墓中的位置和件数而言,似乎并不象帝王祭祀天地的玉器”。那志良先生曾根据琮的形态提出质疑,认为“祭地之器物,何必即象地方又象天圆呢?”另外,对干《周礼》,文献认为是一部战国晚年的作品,是编撰者依据字义和儒家理想而系统化的著作,对记载玉琮也有出入。从其出上看,与原始宗教巫术及某种殓葬的宗教仪式有关,起着保佑死者平安吉祥、避邪去凶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