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玉器 > (图)心雕细琢 智观悟的翡翠艺术

(图)心雕细琢 智观悟的翡翠艺术

2011-06-30 16:40 文章来源: 翯·HER Magazine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智观悟的翡翠艺术 
智观悟的翡翠艺术

文:lala 

亿万年的沉淀,孕育出翠色逼人的翡翠;数个春秋的雕琢,造就出雅致动人的艺术之作。在普通人看来,为一件作品耐住三年的寂寞是如此的艰难。然而,只有经历了时间的流逝,才能够得到翡翠真正的精粹。“智‧观‧悟”,是翡翠艺术家胡焱荣透过稀少而珍贵的翡翠材质,甘愿化繁为简,用最禅意空灵的意态,以表现、诠释有情人间的美善价值。艺术家在瑰丽多彩的翡翠里,将其生命情感、社会关怀以及对艺术的执着,凝结为翡翠的灵动碧色,万千意态。每一个手工步骤,都是满怀尊重地,精益求精地,一丝不苟地做,不惜时间、工本去做。而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出真正的艺术品,才可能打动人心。在这场艺术家与翡翠的“智‧观‧悟”的对话之间,能够激荡出这亿万年瑰宝的动人之态,弘扬沉淀了五千多年的中国美学之光。

时间印记

“缅甸的翡翠矿终究有一天会挖完的,上好的翡翠矿石也会越来越少见,它不应该只是赚钱的工具,而应该成为艺术品”这个是胡焱荣的祖父临终时向他所说的话。作为东方玉石代表的翡翠,因为狂热的开采和追捧,早已成为了财富欲望的代名词,追求最大利润的商品。如何才能摆脱这金钱的俗意,让翡翠回归根本的观赏价值,为世人留下美学的记忆呢?与翡翠结缘几十年的胡焱荣总结道,“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出生于翡翠世家的胡焱荣,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充满着奇形怪状的石头的家庭。6岁的时候,是他第一次对这些石头“动刀”。“当时不知道翡翠打磨,雕刻是怎幺一回事。只是拿着刀和木头拼命地砍,当时还把自己的手给砍伤了”。也许,对于那时的他来说,这个举动是如此的无知和笨拙,但是也因为这样他发现了翡翠的光芒和真理所在。“一件翡翠艺术品,并不是几刀乱砍就能成事的。而是慢慢地打磨,细心地雕刻,只有随着岁月的流逝,才能够做成。”

 

在展厅的某一个角落,一片高10公分宽16公分的枯萎收缩的荷叶吸引了不少的目光。眼前展现的是,稀有的冰种三彩翡翠,让人无法想象一块坚硬的石头通过雕刻而成柔软并卷曲着的荷叶,还有那经过精心打磨后,恰到好处的淡绿色的荷叶叶脉。也许这一切的精致和柔美深刻地打动了你,让你为它停驻观看片刻,但是在这个夺目光辉的背后,却是花费了设计师和工匠好几个春秋岁月。一件雅致动人的翡翠艺术品,就需要经过十二个工序打造而成。面对已经剖开的原石,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构思。构思时要全盘考量布局构图的艺术性,也要巧用玉料的天然色彩等特点,以决定作品表现的风格与美学语汇。经过审视和考量之后,才能够量材施艺,将美学融入到翡翠设计当中。“根据翡翠艺术品的精细度和难度,设计所耗费的时间都不一样,也许几个月,也许要两三年。”胡焱荣向我们解释雕刻翡翠的前期工作是不容忽视的。接下来便是工匠的一系列举动,从勾样、切形、做坯到精雕、琢磨、抛光,从粗到细,由大及小。在这12道关键工序里,每一步都是匠心和慧思的倾注,每一秒都在为这亿万年而成的翡翠刻下美丽的印记。

回归原点

古人也有言“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说的是即是玉必须经过精心打磨与雕琢,方才能更动人。胡焱荣曾经这样比喻,如果制作的失败率是99%,成功率只有1%,那幺设计和制作所追求的目的就是这个1%。这个就是富御珠宝在现代化、机械化的生产中,依然坚持回归原点,采用精致设计和手工雕琢的最好解释。“一件上佳的艺术品,就是从它的造型和雕工中,让我们的视觉和触觉上有所感动。”这个是胡焱荣所要求的1%,在这1%里面所需要投入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和工匠的用心和慧思。“我们不思考商业,我们只思考艺术,思考着如何让世界看到中国美学的里程碑,如何让作品为世人留下新的记忆。”

胡焱荣的灵感来自于佛经智慧、中国古代艺术或者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当他对一件艺术品产生了新的想法,就请雕刻师来继续加工打磨,直到臻于完美。为了投入全身心的制造,每次开工之前,胡焱荣和雕刻师一起闭目打坐,深呼吸,调整好状态后,再投入加工。“与工匠做好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你们在作品的理念和价值上达到共识,才能够成功地做出一个独一无二,创新的翡翠艺术品。”为了雕刻完美的艺术极品,从前期的设计当中就必须考量整个雕刻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只有这样具备前瞻性的举动才能够让工匠大胆地去实现心中所想。“翡翠的设计,这个程序通常耗费许多时间,因为一旦切开玉料就不能重新再来,必须十分审慎。你必须明确风险在哪,风险多大。此时,你需要的是与工匠的沟通和安慰,把他们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每一个懂得欣赏翡翠艺术的观众,他们都会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而胡焱荣也明白,工匠以什幺样的心情去雕刻一块翡翠,就能够为观者带来什幺样的感受。只有工匠们将心比心,投入了他们对翡翠艺术的尊重之时,才会精益求精地,一丝不苟地做,不惜时间、工本去做。也只有这样,一个打动人心,一个让美学留下记忆的作品才能够完美地呈现。如果说手作的宁静与欢喜,只有指尖可以触碰得到,只有双手可以感受得到。那幺手作的精细,只有心灵才能够赋予其生命和活力,只有心灵才能够让翡翠与观者展开对话。

舍与得

经历亿万年的沉淀,翡翠就像天降珍宝,因此在传统的翡翠雕刻思路中,设计师总是希望尽可能保留翡翠原石的大小。但是,胡焱荣却在翡翠雕刻的过程中不惜最大限度地去除多余的石料,所舍的原石多少,更被外界称之为大方的“浪费”。《根柢风流》,就是这样一件超乎寻常的作品。一块9公斤左右的原石,在历经三年时间的雕琢后,绝大部分化作了粉末,余下的1公斤被镂空成只剩下叶脉的翻卷荷叶。一件硬度超过摩氏7度的硬玉竟然可以做出这样的造型,实为惊叹。而古代的镂空雕,薄胎雕,在他和工匠的共同努力后达到了极致状态。同样是珍宝的一件兰花题材作品,更是强化了薄、轻、透的特点,其中兰花与蝴蝶结合部只有极为细微的连接。

对于翡翠艺术品的制作,在割舍了多余的原石的同时,也保留了翡翠本身的色彩。“地球孕育翡翠石是经过了上亿年的时间的。它不可再生,是地球之宝。翡翠的颜色是大地所赋予的,应尽可能地保留。”也许,传统的观念认为绿色才是翡翠最动人的地方,但是在胡焱荣眼中翡翠本身的各种颜色都应该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在翡翠艺术品的设计当中,根据翡翠的质地和颜色特征来构思艺术品本身,彰显其天然之美。“在翡翠设计当中,我们追求的是雅致的。我在和已故前台北故宫院长秦孝仪先生讨论的时候,我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不一定要追求世界最大,我们要追求世界最精的、最雅的作品。虽然我是把奇石拿掉了,但是我把最精华的百分之三十或者百分之二十,经过创新工艺的淘汰把它给留下来,保留了大自然的天然的美。”对于翡翠的取舍,一个是保留一个是尽量地拿掉,这两者的平衡,是一种翡翠美学的所悟。翡翠的雅致动人,因精雕细琢而绽放光芒;翡翠的绝代风华,因突破传统而延续下去;流逝的时光、虔诚的匠心,为翡翠洗去金钱的俗意,为翡翠保留了最原始的庄重和印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