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油画 > 莱顿作品赏析

莱顿作品赏析

2012-04-16 17:14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炽热的六月》弗雷德里克·莱顿

这幅画模特DorothyDene自80年代(十九世纪)中期之后成为莱顿许多作品的灵感来源。独特的视角,加上模特身体优美的弯曲(拉斐尔的许多作品因此而成功,评论家把这称为女性身体的韵律)使这幅画与众不同。艳丽的色彩也使这幅作品格外抢眼。

 

 

 

 

 

 

《缠毛线》1878年弗雷德里克·莱顿英国100.3cm×161.3cm布油彩 

 

 

 

 

 

 

《陶醉》弗雷德里克·莱顿

 

 

 

 

 

《音乐课》1877年弗雷德里克·莱顿英国92.8cm×118.1cm布油彩伦敦市政厅美术馆藏

莱顿以学院派极其严谨的态度描绘了音乐课的情景。女教师微微俯身帮助女孩调试琴弦,女孩则依在女教师胸前弹拨着六弦琴。这只是一幕普通的音乐课情景,却被画家描绘得极富美感韵味。女教师面庞秀美清丽,身着长裙,花纹、质地被画家描绘得十分逼真;小女孩则被描绘得天真烂漫,纯真无邪,表情认真,显得十分可爱。衣服、面部及背景的描绘,都体现出学院派画风,但是这幅作品却有着内在的充实。

 

 

 

 

 

 

 

 

《海边的希腊少女》弗雷德里克·莱顿

 

 

 

      弗雷德里克·莱顿(FredericLeighton,1830――1896).1830年12月3日出生英国史卡布洛。却生长在跨海远隔的俄罗斯,祖父吉姆·雷顿爵士是沙皇亚历山大的皇宫医生,雷顿的父亲子承父业也作了沙皇的医生。尼古拉上台,雷顿一家离开俄国在欧洲游历寻找定居之所。欧洲各大名城的巡礼给予了年幼的弗雷德里克—雷顿一家唯一的后人充分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画家不同,身为画院院长的雷顿,不仅不是美术学院的学生,甚至不是在英国本土接受的教育。足迹所至,雷顿在布鲁塞尔、巴黎和法兰克福断断续续上学,并进行美术培训。

 

1852年,他来到罗马进入了罗马美术学院进行正统的绘画学习。在这里,他认识了在罗马研究艺术的英国画家布朗、小说家、诗人丁尼生。他们发现这个小伙子身上有着出众的艺术天分,“似乎有桂冠样的光芒在这个叫雷顿的年轻人额角上闪烁……有朝一日他一定会坐上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的位置”,回到英国后他们这样向人们介绍道。

   莱顿从小热衷于古代神话、圣经的题材,追求恬静、和谐、典雅的样式。1855年,雷顿返回他从未到过的故乡—英国,他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圣列的行进在皇家美术学院的画展上展出获得了成功,评论界从那时开始就一直是他的朋友,给予了他极高的推崇。令画家更为高兴的是,这幅画不久竟被维多利亚女王购买,他本人则有幸晋见了女王,这时,他成为英国画坛上当之无愧的后起之秀。三年后定居伦敦,效忠英国女王。

 

1858年,雷顿曾参加过拉斐尔前派运动,但终因受古代艺术影响太深而走向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的路上去。在担任“宫廷画师”期间,他为迎合上层趣味,弥补英国美术中匮乏的高雅、精炼趣味,画风日趋甜美、抒情,柔和的造型、饱满的色彩、细腻的刻画常使所描绘的形象具有欢愉、轻盈的气质。但后来又在此特征上略带羞涩、倦愁之感伤情调。画仙女普赛克的沐浴正是雷顿这种最后画风的写照,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裸体女性的沐浴,表现出妩媚的体态和倦息愁恩的情调。

 

1878年他曾出任英园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因此.他的画风对英国画坛有很大影响。

 

1896年受封为男爵。他是英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画家,于同年去世。

 

 

 

 

《阅读》1877年弗雷德里克·莱顿英国63.2×65.1cm布油彩利物浦萨德利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富于情节性的肖像画,一少女盘腿坐于地摊上,认真、专心地在阅读画册。女孩身着的浅黄色衣裙极富质感,与深色的背景形成对比,更衬托出女孩的专注神情。女孩面容娇好,纯洁严肃,显示出较好的教养。整个画面体现出一种学院派的严谨与优雅。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