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谁给艺术戴上抑郁的帽子

谁给艺术戴上抑郁的帽子

2014-10-28 11:04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深邃的眼神和忧郁的气质,几乎是人们心目中艺术家的标准形象。抑郁和艺术之间是否存在特别的亲和力?究竟是艺术家比平常人更容易陷入忧郁,还是有抑郁倾向的人更容易被艺术吸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美国波士顿学院的一项研究则为这一命题增加了新的论断:选修美术、音乐和戏剧课程的青少年更容易陷入抑郁。

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波士顿学院心理系研究员劳拉·杨表示,先前的研究发现,成年艺术家群体有更高的机率罹患抑郁症、注意力缺陷障碍、药物滥用、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等心理疾病。“你可能听说过作家比常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画家更容易患上躁郁症,但这并不是逸闻趣事,而是已经得到了科学研究的支持。但通过此种规模的研究揭示艺术、抑郁与青少年之间的联结,这还是第一次”。

这项发表于美国心理学会《美学、创造力与艺术心理学》期刊的研究成果对15至16岁之间的青少年展开了调研,询问他们是否曾经历食欲减弱、难以集中精力、情绪抑郁或缺乏活力等抑郁症状。研究者认为,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更可能出于自己而非父母的意愿去接触艺术。

分析结果显示,青春期女生更容易陷入抑郁,也更容易从事艺术活动。不过,该研究认为抑郁与艺术之间的联结对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均产生了影响,但并未发现这种影响存在种族差异。另一方面,仅从事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会较少报告存在抑郁,但既从事体育又参与艺术活动者抑郁的机率则显著高于其他被试者。

杨认为,这一结论说明艺术活动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关联,即使参与者同时从事体育活动也不能幸免。她同时认为,团队期待将对运动者产生尤其显著的影响:“体育运动鼓励青少年心态坦然,所以参与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可能因此不倾向于报告抑郁症状——你是团队的一分子,所以你不该弱不禁风——这就是来自社会的教育。”

关于此项研究的结论,杨提醒孩子们的父母:心理疾病与艺术之间的联结也有其积极的一面:“类似‘过度敏感’在内的一些‘症状’有助于使青少年专注于艺术并排除外界的干扰。对于内向的青少年,视觉艺术或写作是进行反思和自我治愈的安全途径。而对于外向的青少年,精力过剩反而有益于他们在戏剧方面的发展。”

杨认为,此项研究可以对那些考虑削减艺术课程开支来改善财务状况的学校和教育者带来启迪:“对于一些孩子而言,艺术是他们表达心声的通道,或是处理愤怒的媒介。因此,完整的教育不应该缺失艺术。”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