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蔡涛
抗战初期武汉曾经是中国的临时首都,这点已经很少人知道了,在硝烟弥漫的武汉街头消失的一幅大壁画,更加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黄鹤楼大壁画完成于1938年的秋天,由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的艺术家集体绘制,表现了蒋介石率领举国军民奋勇抗敌的恢宏场面,画面宽约30米,最高约12米。戏剧家田汉担任了壁画创作的总指挥,倪贻德、周多、段平右、李可染、王式廓、汪仲琼、周令钊等三厅画家参与了壁画的创意和绘制工作。这幅巨作完成后不久,10月25日,日军占领武汉,壁画随之被毁。但围绕这幅壁画的影像,中日两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持久的艺术宣传战。
目前所见黄鹤楼大壁画最早的图文报道,出现在由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资助创办,吴经熊、林语堂、温源宁等精英知识分子主持编辑的英文外宣杂志《天下月刊》(TienHsia Monthly),1938年11月,该刊发表了漫画家陈伊范(JackChen,1908-1995,陈友仁之子)的一篇文章《朝向艺术的一个新理念》,文中配有壁画的照片(陈伊范摄),在照片的说明文字中,他写道:“一幅标题为‘保卫武汉’的大壁画。在著名作家郭沫若的领导下,由中央宣传艺术部(实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英文译误)的一群艺术家绘制。”(图①)陈伊范的这篇报道,强调了中国艺术家集体绘制壁画这种崭新的创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