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卢芹斋所做的有益尝试是另辟蹊径,从另一视角出发,来迎合西方人的收藏思想与口味。当时西方人收藏中国古玉,一是缺乏对这一领域知识性的深入了解;二是重视美术史研究大于考古学目的,更多的是对艺术品本身感兴趣。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过去是一个遥远的、神秘的甚至充满魔力的时空,这种想象令他们对古玉的好奇心大大提高。观察到这一点,卢芹斋在介绍古玉时往往会强调这一方面,利用西方人对这种充满远古神秘感的艺术品保持“敬”的心理。而这种对神秘美感的追求,在温索浦收藏古玉的过程中贯彻始终。
卢芹斋的这种敏锐的观察力,还体现在他总能识别一些潜在的重要买家,然后根据与他们接触后所获得的信息,准确判断对方的喜好、购买力及市场状况、供需关系等,从而提供相匹配的古董。这种观察买家喜好的敏锐能力,让卢芹斋很清楚为不同的买家提供不同领域和类别的文物,举例来说,为温索浦,卢芹斋主要提供古玉、青铜和石刻;不仅如此,卢芹斋也会根据不同客户对某个收藏类别的喜好程度来安排提供古董的顺序。在1930年代,最具价值的古玉会提供给顶尖的博物馆和收藏家,包括弗利尔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温索浦、皮尔斯白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