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出土女俑揭示武则天时期肥胖美并不一定盛行(组图)

出土女俑揭示武则天时期肥胖美并不一定盛行(组图)

2014-12-26 13:18 文章来源:和讯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1985年陕西长武县枣元乡郭村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女俑身材颀长,削肩蜂腰,头梳双鬟望仙髻,柳眉凤目,高鼻朱唇,颈戴项链。身穿阔袖襦,外罩贡领翘肩半臂,下着曳地长裙,前腰佩绣花蔽膝,臂饰钏镯,双手抬举至胸前,食指伸出,神态虔诚。雕塑家捕捉住了她飞舞游移之中静止的一瞬间加以雕刻,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意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是研究唐代舞蹈艺术和服饰文化的重要资料。女俑以朱红点唇,白粉涂面,色彩稳定沉着、疏淡自然,衣褶的线条既有雕塑的立体感,又有绘画的平面效果,流动的线条贯通衣裙,使女舞俑呈现出飘逸流畅的气势,如音乐一般富有节奏感,极具东方女性的神韵。

学者王仁波曾在《隋唐墓葬雕塑》一文里表示,根据田野考古工作的资料,隋唐时期墓葬内陶俑作品的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隋至唐高宗时期(589-683年),题材内容上突出表现墓主人的出行仪仗,以牛车为主的仪仗俑群最为流行;质地多为红陶,人物体态清瘦修长,不很生动,依然保留了北朝以来陶俑的一些特点;二、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684-709年),仪仗俑群继续流行,但牛车逐渐为乘马所取代,形成以立马为主体的仪仗陶群,胡俑数量大增。制作材料由红陶发展为丰富多彩的釉陶。体形渐大,风格趋向奢华。人物造型匀称,体态生动。三彩女俑身材苗条,衣服紧窄;三、睿宗至肃宗时期(711-779年),题材内容由注重出行仪仗转为注重家居生活,僮仆俑和元宝假山、明器等流行,声音仪仗气势减弱。人物形象丰满,躯体肥硕,神态生动;四、德宗至唐末(708-907年),厚葬成风。元和(806-820)年间以后,一般墓中陶俑数量减少,金属俑增多,木俑又开始流行。人物造型丰肥臃肿,失去早期风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