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保护 文物回归最终归宿
自1988年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外开放至今,只有6件完整石构件文物回归圆明园。这6件文物包括观水法石屏风、谐奇趣北侧喷泉、大水法石鱼,以及一对石狮、一些石刻和石墩。“观水法石屏风是圆明园一百多年来第一件完整回归圆明园原址的流失文物,历史意义重大。”刘阳说。
虽然7根圆明园石柱回归,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批圆明园海外回归文物。但刘阳指出,7根石柱本身的价值并不是特别高。“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的扶手位置,有数千根这样的柱子。如今圆明园遗址上还有几十个,北京一些博物馆、苏州的拙政园里也有。杭州西泠拍卖行还曾拍卖过。即便如此,但这又是‘有故事’的7根柱子。它们历经磨难和沧桑,流落海外,如今得以‘回家’。可以说,其历史价值已经远远超过石柱本身的价值。如果把它们放在圆明园的大环境下进行展示,它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今昔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震撼效果,是将它们放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的地方——不管是挪威的博物馆,还是北大,都无法比拟的。”
刘阳认为,原址保护是文物回归的最终目的,这些圆明园的文物不回到圆明园,只能是国际流散文物变成国内流散文物,依然流失在圆明园外。他表示,现在圆明园的展览馆已经具备收藏条件,如果流失文物能回到圆明园,可配合园中出土的佛像、瓷器、琉璃瓦等文物一同展示。新报记者 刘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