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青花一路连科纹大盘残片
古瓷画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绘画题材风格特点,这也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的。明早期的瓷画的仙风道骨,这个时期朝代更迭,景德镇窑厂缺画工,按照元代柯九思“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的理论看,请来画工多具有书法功底,而且很多书法家也参与画瓷,其画法多书法性用笔,瓷画成为表达胸中意气、主观心情的载体。这个时期绘画手法多采用“一笔点画”,很多都是笔墨淋漓瞬间偶为的绘画艺术效果,基本都是一气呵成,具备笔断意连之势,仙气道气十足。明早期的月下梅、仙人图、寒枝冻雀、松竹梅等等,为这个时期民窑瓷画的典型代表。明末清初,由于朝代更迭,前朝已去,隐逸之风盛行,文人画家多参与画瓷,民窑画工亦沉浸在国破家亡的个人情怀之中,这个时期的山水瓷绘,是我很喜欢的类型,艺术感很强,崇祯、顺治两朝的山水风景瓷画多有体现这种心境,内容主题多是老者拄杖、无人之境、山穷水尽等等;到了康熙盛世,点景人物出现,青花瓷绘中的山水画面回归田园,画工追求的是一种情景交融、澄怀观道的艺术理想,表现的是中国文人画所追求的简淡、玄远的境界。康熙民窑瓷画中的大披麻皴写意山水,民窑画师从黄公望、倪云林、董其昌及清初“四王”等人的绘画风格中,精心汲取,在揣度青花的习性后进行再创作,他们抛弃了四王上追宋元的绘画深严法度,使其灵动、自然、生动、民间化,构图疏朗,意境深远,画境上很符合当代艺术的审美口味。技法上多用“披麻皴”、“分水皴”这些中国文人山水画皴法,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空间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这几个时期的瓷画,摆脱了以往很多程式化图案的束缚,创造出了不少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场景的画面,充分的体现了民窑画师的创造才情。虽然用笔看似自然随意,不求笔法,但其天真烂漫、古拙雅趣、灵光乍现,亦非一日之功能达到的,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实乃开创古拙画风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