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碑帖拓片的收藏市场高而冷

碑帖拓片的收藏市场高而冷

2015-05-21 11:32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文化传承重要载体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明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发明最多的国家,传拓技术就是其中重要发明之一,由此而产生的碑帖拓本(或称拓片)是承载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1400年来,碑帖拓本更是保存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和丰富多彩的书法、绘画艺术。

据历史资料记载,碑帖是一种集文化历史内涵、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为一体的艺术品。

在古代,先人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其拓印下来的拓本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就成了碑帖。

而我们如今所说的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碑的称谓最早始于汉。据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王筠的考证,最早的碑有3种用途:宫中之碑,竖立于宫前以测日影;祠庙之碑,立于宗庙中以拴牲畜;墓冢之碑,天子、诸侯和大夫下葬时用于牵引棺木入墓穴。”彭璇告诉记者,由于这些实用的目的,最早的3种碑上都是没有文字图案的。而帖,最早是指书写在帛或纸上的墨迹原作。后来写得优秀的墨迹难以流传,于是人们把墨迹作品刻在木头和石头上,以便多次拓制,而原来的墨迹作品及其拓本统称为帖。至于我们所称的拓本是拓片一种最主要的装裱样式。

记者了解后发现,对于从碑刻上捶拓下来的拓片,有几种收藏保护办法,最常见的就是折叠装袋收藏。“这样的优点是未经装裱用浆,不会生虫蛀,缺点是不便欣赏,经常翻阅容易折损,几经翻阅势必脱节,无法折叠复原。因此出现了卷轴装,如同书画一般装裱成卷轴。”南京一家古玩店的老板林显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在很多人收藏的碑帖也多半是卷轴。

林显表示,碑帖卷轴装外观与书画卷轴装看似相同,其实装裱手法略有不同,书画装裱可以用刷子尽量将书画作品刷平,“但是碑帖是有黑白两部分的,白的是字口(一般指的是字的形体,起笔、落笔、运笔等,或者整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们欣赏的主体,黑的是石面着墨处,若统一刷平,则字口撑大变形失真,故碑帖装裱要求较高”。后来,为了便于在书案上阅读拓片,古人发明了拓本,又称“裱本”的装裱样式。裱本分简装、精装。最简装又称“剪裱本”或称“割裱本”。

“剪裱割裱”顾名思义就是将高大的碑刻拓片(每行多则数十字),逐行剪割成普通书本高低的字条,然后按页从右到左依次粘贴在废旧无用的线装书中,考究一点就粘贴在自制的空白线装书中。这种装订形式是拓本的最早样式。古人将碑版拓片改装成便于翻阅的书本样式虽然简便易行,但是剪裁的碑帖字条一般参差不齐,极不雅观。随着装裱技术的发展,将书画册页的形式移置到碑帖拓片之上,预先在剪裁后碑帖字条的字与字、行与行空隙处加上墨签条(墨色接近的废弃拓片的边角料),填补露白处,然后按类似书画册页装裱的步骤制成经折式、册页式。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