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 紫檀18子念珠
海黄佛珠的极品并非“对眼”
传统意义上的优等材质,包括檀香紫檀(小叶檀)、海南黄花梨、红酸枝(红木)等。
海黄是我国海南特产,现在看到的极品海黄料大多砍伐于民国前后或是拆房(明清老房)老料,木料的囤积者多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7000-8000元/吨的价格购入的。对比目前的2000万-3000万元/吨,其价格上涨数以千倍。
为珠子操碎了心的玩家对海黄“对眼”钟情有加,尤其是对颗颗都“对眼”的海黄手串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从审美角度讲,海黄佛珠的极品并非 “对眼”,因为大众化的追求心理必然会导致千篇一律的复制再复制,及与其花纹相类似的仿品大量涌现,审美疲劳也会随之发生。观其几乎雷同的“对眼”。犹如 印刷品一样的乏味。而且在其制作过程中,因技术的校正而将多余的珍贵木料变成木屑,站在珍贵资源角度考虑有暴殄天物之嫌,从美学角度去观察,有盲目复制之 举。因为复制就失去了艺术意义。这样会让寸木寸金的海黄演变成“掺水文化”。海黄珠子之作完全可以借鉴明清花梨制器理念。因木质而设计,因花纹而施工,三 思而下锯,按照不同的规格分类。
近年来,市场上又开始炒作一种新的木材质,叫“崖柏”,售价轻松越过了檀香紫檀,直接逼平海南黄花梨,且有后来者居上之势。这种被热炒的材质,既没有历史的使用记录作为出身标榜,又缺少稀缺资源的优势作为今后价格拉升的支持,市场高位自然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