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饰品“步摇”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
说起银饰,老百姓最容易把它和少数民俗风情联系在一起。的确,苗族、侗族等都以银为美,尚银的风俗古而有之。而杨传耕收藏的银饰品却大多为汉族制品。他表示,和少数民族的银饰风格略有不同,汉族银饰特别注重文字和图形的搭配,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杨传耕进一步解释道,其实在古代,银饰不仅被看成财富的象征,更被认为具有延年益寿、吉祥如意的功效,因而被古人广泛制作成各种装饰物。特别是 在明清时期,民间更是有“无银不成饰”的说法。工艺是鉴定银饰很重要的一点,指的是錾刻、刀刻、错银等工艺,再复杂的就是掐丝、缠丝、绕丝。由这些工艺所 做成的银饰上的图案,也是相当考究,“中国所有的金银饰都是由中国的吉祥图案组成的,有图必吉祥。吉祥文字就是福禄寿喜、动物的是蝙蝠喜鹊、人物的有百子 图、五子夺魁图等。”
杨传耕还发现,同为汉族饰品,其风格也呈现出南北差异。“北方制品重材质,分量足,工艺略简;南方出品则材质稍轻,以繁复精湛的技艺取胜。此
外,看年代,现在市面上明代的银饰很少,能见着的就是出土的。大部分是清代的,分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还分宫廷贵族、文人、民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