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白玉双螭谷纹璧
文/邵 雯
中华民族对玉情有独钟,他们在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之多,用途之广,着实令人惊奇赞叹。天津博物馆藏玉器万余件,纵贯古今,品类丰富,器形精美,在国内外文博界享有盛誉。
神秘古朴的史前玉器
新石器时代玉器距今8000-4000年,主要有生产工具、装饰玉和礼仪玉三大种类,以数量多、造型简、工艺淳朴以及文化内涵丰厚,特别是神话、宗教和巫术等方面,开创了初期中国玉器的高潮。
馆藏新石器时代玉器器形种类繁多,生产工具有斧、锛、凿、刀,装饰玉有环、镯、三孔器、龟壳饰、鸮形佩、兽面纹佩等,礼仪器有璧、琮、圭、勾云形佩、斜口筒形器和玉猪龙等。藏品涵盖五个考古学文化类型,分别是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000年)、红山文化(距今约5500年)、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200-4000年)和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3500年)。其中馆藏兴隆洼文化青玉管、良渚文化青玉琮、石家河文化虎首形玉珠及龙山文化鹰掘人面佩均是各文化类型的典型器物,实属珍稀。不仅如此,我馆更以红山文化藏品见长,基本囊括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标准器,馆藏玉猪龙、勾云形佩、斜口筒形器、鸮形佩等更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这样的藏品基础也奠定了天津博物馆红山文化玉器在全国博物馆位居前列的重要位置。馆藏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黄玉猪龙,高14.1、宽10.4厘米。体型肥硕,颈部一对钻孔应是供穿系之用。此件文物与牛河梁墓葬遗址出土的玉猪龙特征高度相似。学术界普遍认为此造型来源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畜猪,这种高度概括化的猪首形象应是被古人神话了的图腾崇拜。馆藏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青玉斜口筒形器,高9、上口径9.4、下口径7.1厘米。上端斜向切口,口沿琢磨出刃,下端平齐。这类器形在红山文化出土数量较大,也是牛河梁遗址发掘较多的一种,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的一件斜口筒形器,出土时枕于墓主头下,有学者推测它是起束发之用,因而也将其命名为“箍形器”。这种造型的制作工艺难度极大,且器物普遍偏大,如果仅仅是箍发之用未必有些大材小用,但它确是出土于墓主头部。《说文》中记载:“灵,灵巫也,以玉事神。”因此这类器物应是巫师生前在重大祭祀活动时使用的祭祀神灵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