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竹石
扇画:小品画大意境
“扇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品,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成熟于宋、元时代。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文人墨客精于此道者,不乏超凡脱俗的传 世佳作。明代沈周的《秋林独步图》、唐寅的《枯木寒鸦图》、周之冕的《竹雀图》、陈洪绶和白汉的《松下题诗图》等名家杰作,向来“一扇抵万金”。
国家博物馆三层有个常设的展览,叫做“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展出了国家博物馆馆藏的90幅明清时期的扇画作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四个部分,是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扇面中精心选出的。这也足以说明,扇画作品在中国书画中的地位。
作为引风纳凉的器具,扇子的历史颇为悠久。而在扇面上写字作画,则是古代社会生活风雅的体现之一。据了解,一般而言,扇面是书画的一个特殊品类,分为 团扇和折扇两种形式。在明代以前,团扇一直是扇面书画的主要载体。而折扇于北宋年间从日本和朝鲜传入,明代以后开始在扇面书画中占据主导地位。
据业内人士分析,明代折扇的兴起与明代皇帝的喜好有关。明成祖朱棣的推广,为折扇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明中后期以后苏州地区“吴门画派”崛起,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祝枝山等有大量精致的书画折扇(扇面)作品流传后世。
其次,由于元代文人画的发展,使书画艺术重心从宫廷院体逐渐向民间地方画派转移,明代“吴门画派”影响力得到了迅猛扩大,中国书画市场化进入到兴发期,并取代了宫廷院体和“浙派”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随着书画行情一路走高,扇画小品也渐入佳境,受到越来越多藏家青睐。此前,任伯年《娇雀幽兰》作为北京匡时迎春拍卖的第一件拍品,备受青睐,以无底价起拍,价格迅速上升最终以17.25万元成交。
随后,经《碎金集》出版且有方震五上款的“仲月堂”藏溥儒《松涧迴云、行书自作诗》成扇,画面精彩,扇骨考究,经多次竞价后以35.65万元成交。而 经《陆俨少画集》出版的金笺扇面《曲江行吟图》,经多次竞价,最终以35.65万元成交。此外,钱松喦、郭沫若共同创作的《黄花煨芋、草书自作诗》成扇则 以32.2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