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苦中作乐:战斗民族之日常(图)

苦中作乐:战斗民族之日常(图)

2015-09-11 09:36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799年9月初,苏沃洛夫率25000名士兵来到隘口时,已是漫天飞雪。原本奥地利人答应的提供俄军15000头骡子,成了瓣瓣雪花中的幻影。“兄弟,你顶着,我去找根棍子”,说的就是俄国人眼里的奥地利盟友。

可毕竟是战斗民族,9月16日凌晨,苏沃洛夫一声令下,俄国兵冲向隘口,肩头扛着装备和辎重。此后60小时,25000人的部队如一条巨大的履带从罗斯希托克山山脊轧过。冷得发抖,饿得心慌,脸色愁苦,内心愤懑,“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大抵是这群士兵的写照。好在苏沃洛夫来到士卒身边,骑着哥萨克白马,头戴蒂罗尔宽檐帽,斗篷上挂着圣安娜勋章。这是一个平时严肃得连跳舞都得找男性军官的人,此刻却突然来了个荤段子:“哎,出了什么事,说好的让我们骑的小娘们儿(骡子)呢?”一阵哄笑,一阵“乌拉”,战斗民族翻过山脊,许多人站立不稳,沿着陡峭的山坡飞快朝下滑去。

在这次“最出色的行军”,或许更应该说是最非人的行军之后整整一个世纪,苏里柯夫创作了《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在画布上,苏里柯夫没着墨于俄法两军交战的场面。因为比起打仗,如高墙一样横亘在面前的山和又是雨又是雪的鬼天气,才是值得诅咒的。而苏沃洛夫的形象也并不伟岸——历史上真实的苏沃洛夫个头矮小、身体瘦弱,样貌丑陋恰恰是他的标签,叶卡捷琳娜二世召见他时为了照顾他的自尊,甚至命人将进宫沿途所有的镜子用布遮住。但就是这么一个丑陋之极的人,成为战斗民族尚武精神的象征,始终居于沙俄将星序列的最高处,而且任凭何种政权,何种意识形态,人们都会给予他正面评价。为何?因为苏沃洛夫淳朴憨厚,正派耿介,不媚上不媚权,经常触怒皇威显贵。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他恩重如山,他却敢当面讥讽女皇的面首是不学无术的熊包软蛋。

有趣的是,如此不通情理不领世故的人,在士兵面前却是一个没架子的和蔼老爹。《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所展现的正是苏沃洛夫与士兵情同手足、水乳交融的一幕。其实,翻越阿尔卑斯山时,苏沃洛夫已垂垂暮年,重疾缠身,这是他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次出征。次年,也就是1800年春,将星陨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