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董永故事最早刻于石碑上的是立于东汉元嘉元年的山东省嘉祥武梁祠,河南洛阳出土北魏孝子石棺和宁懋石室上,就刻画有董永的故事画。刘向《孝子传》有载,《古贤集》也云:“董永卖身葬父母,感得天女助机丝。”《董永变文》唱文长达一百三十四句,其中亦有董永拜别仙女一事。唐末五代时,董永传说极盛,至宋代时又有小说《董永遇仙记》,宋金墓葬雕、绘图像则是抓住了故事的关健情节,即织女告别董永升天而去的场面,极富代表性。这也是董永故事的高潮。后人把这一故事演化为“天仙配”的戏曲,正是将这一高潮发展成人仙相爱却被迫分离的悲剧,从宋金墓葬砖雕壁画看来,可能宋代民间就已经酝酿了这种剧情的萌芽。
而此镜子的图形含义,则更多涉及卖父一节,不唯在渲染市井的传奇情感,更多着墨在孝感动天的关节上,从流行时期看,应是北宋早期的话语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