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红木家具动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相比,红木实木工艺品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因其具有一定收藏和玩赏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日益扩大。
今年9月1日起,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家具专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消保委家具办”)联合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及相关新闻媒体,开展了一次为期10天的“2015年家具市场红木实木工艺品社会监督检查”活动,旨在发现各家具商场红木工艺品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 规范整改措施,帮助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不被无良商家所忽悠。
专项检查发现诸多问题
近年来,本市各大家具商场利用空余之地,纷纷开设红木工艺品专柜或专卖店,各种红木手串、首饰盒、人物雕刻件等琳琅满目,材料有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金丝楠木、沉香等名贵材料。然而各家具商场内红木工艺品鱼目混珠、弄虚作假现象较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消保委于今年3月份开展的全实木工艺品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全实木工艺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材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二是用材掺杂、掺假;三是使用不规范名称,以近似名贵材料名称标注商品材质。在比较试验中被抽查的50件全实木工艺品中,有27件样品不符合其明示的商品材质,不符合率为54%。尽管红木实木工艺品在家具卖场中仅占很小一部分,但个别不诚信行为和管理缺位,影响到家具卖场的诚信度和市场信誉。
为了规范各大家具商场红木工艺品的经营情况,此次市消保委家具办会同有关部门对沪上15家家具商场进行了检查。检查对象主要是采用红木实木制作而成的手串、挂件、雕刻件及小件工艺品等;检查内容包括产品标价签需载明必要的产品信息,如品名、材质、价格、生产商或经销商名、计价单位和规格等,必须标明材质和产地,一物一标, 货签到位,不得使用非规范俗称或含混使用近似名贵木材名称,误导消费者。此外,红木工艺品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出具销售凭证,写明品名、材质、价格等必要信息,并由生产者、经销商签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