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飞天》第 320 窟 (图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除了来自北梁、西魏、唐、西夏和元朝的 8 个复制洞窟,敦煌研究院还带来了常书鸿、段文杰、常沙娜等大师的彩塑临摹、壁画临摹品,藏经洞绢纸画复制品,藏经洞文物等共计 165 组/件源自敦煌的艺术,其中文物 50 余件,16 件为国家一级文物。作为一家当代艺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也将发挥所长,实现敦煌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展出白南准的《蓝佛》(Blue Buddha)、孔柏基的《莫高窟佛像》、邱志杰的《总会有人信》、李磊的《佛不语》、丁乙的《十示系列》等与佛教或精神探索相关的当代艺术作品。
随文物一起来到上海的,还有敦煌研究院的专业讲解员。“工龄全都在十年以上,”罗华庆说,“看说明和听他们讲解,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从敦煌来的人,气场与别人不同,石窟群所在之地宛如孤岛,距最近的敦煌市区也有 25 公里,一旦去了,很可能一辈子都得待在那里。罗华庆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他读大学的时候因为特别喜欢敦煌,给时任敦煌研究院长段文杰写信,说要做他的研究生,“段先生没答复,就说你先来看一看,行不行再说。我去了还是觉得喜欢,就一直待在那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