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眼镜都依赖进口,而且价格非常昂贵。明末孙承泽说:“惟一镜之贵,价准匹马。”一副眼镜跟一匹马一样钱,要知道马在古代相当于现在的汽车啊!但中国自出了像孙云球这样的工匠后,掌握了磨制技术,到了清朝,眼镜的价格就降下来了。叶梦珠在《阅世编》说:“顺治后其价渐贱,每副值银不过五六钱。”原因是“苏、杭人多制造之,遍地贩卖,人人可得”。在1735年,苏州已出现了专门生产眼镜的手工作坊。到了康熙年间,眼镜的制作与销售已在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广州等地蓬勃发展。眼镜已成了专门的商品。
19世纪的中国玳瑁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