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一批“先富阶层”开始购买古玩。醴陵釉下五彩瓷收藏家罗磊光告诉记者,他就是从那时开始涉足收藏的,“当时做生意积累了些财富,我家世代都是教书匠,受家学熏陶,爱好传统文化。”罗磊光告诉记者,尽管当时踏足收藏领域的人还不多,但已有相当部分的“先富阶层”觉醒了。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上世纪90年代,中国首批古玩、艺术品拍卖公司成立。在国外,拍卖场是古玩、艺术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国际上赫赫有名的苏富比、佳士得均有超过200年的历史。在中国,古玩、艺术品拍卖才不过20余年。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收藏尚且是“小圈子”的游戏,那么进入21世纪之后,收藏开始真正走入大众视野。尤其是在2005年之后,各种古董、艺术品拍卖屡创天价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网络。各大电视台也相继办起了“鉴宝”等节目。互联网上各种收藏类网站亦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时之间,国内一派收藏盛世之景。深圳星河艺术馆馆长朱求真表示,尤其最近几年,资本蜂拥进入古玩收藏行业,各种民营博物馆、珍宝馆成立,而古玩买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还有人将股权、众筹等概念引入古玩买卖。买家按出资多少决定拥有古玩的股份数量。”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感叹说,如此这般,古玩收藏愈发演变成一场资本游戏,与它最初的“文心雅趣”可谓南辕北辙。如今,在世人眼里,古玩收藏就是资本增值的代名词。古玩早已单纯不再,有人将它用于“雅贿”,有人将其当作炫耀资本,还有人仅仅是把它当作炒作商品。郭学雷说:“如果没有真心热爱,仅仅是把古玩当作炒作商品,一旦市场风向转变,热钱流出,损失会很惨。”事实上,古玩收藏降温,这不仅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更重要的是因为此前“虚火”太盛,介入古玩收藏的藏家缺乏对古玩最基本的热爱。
在郭学雷看来,中国古玩收藏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藏家发自内心的热爱,“只有热爱,才会懂古玩。只有懂古玩,才能延续文化。”藏家罗磊光表示,2015年的这场“寒冬”对古玩收藏来说,正是排出泡沫挤掉热钱,让市场沉淀“真味”,回归理性的大好机会,“古玩具有商品属性,但更是文化积淀,离开文化谈商品属性是愚蠢和短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