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759期)推行“家人合葬”,岂能背离中国文化!

(李说当然759期)推行“家人合葬”,岂能背离中国文化!

2016-03-03 23:3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60304.jpg

 

上月底,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倡导不留骨灰的安葬方式,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达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净化风气,但从其结果来看,无疑是有悖于华夏文明建立起来的中国文化。

 

人死入葬、入土为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沉淀下来的民俗文化,集中了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生存的价值、人性亲情关于人类本源性的考量,也是中华民族尊敬祖先,讲究天人合一,获得祖先庇护之源。十年前,我总结了中国历代丧葬礼仪,撰写过一本以当代生活为背景的《葬经》,全书讲解的就是传统中国文化下的丧葬习俗和秘法。但对于上月底出台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实在是无法理解,因为“家属合葬”首先违背了中华伦理,比如“公公和儿媳”怎么个合葬?


陈家冷1.jpg

 

国人重视葬式、葬法,是数千年的民俗、民习和民风传承,并非出于攀比、炫耀和奢靡。东晋著名学者郭璞在《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数千年来,中华儿女信奉的是中华文化,死者入土下葬后,真气与墓穴之气凝聚而形成生气,通过阴阳五行的转化,形成流通的途径,在冥冥之中影响和左右着在世亲人的运势。阴阳两气,升天为风,降下为水,在地下形成了生气。生气生发,养育万物。人是父精母血的结晶体,所以人也是阴阳两气的结晶体。每个人都有阴阳两气,死后肉体虽然消失了,但阴阳两气依然存世,所以中国文化视死如生,唯有先祖的墓穴能庇护后代的运程。

 

通过“家人合葬”就能达到节约用地?当然可以。但是节约用地的方法和措施太多了,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有悖于中国民情和民心的措施呢?纵观我国周边的小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论土地面积哪能与我690万平方公里所能比拟?可以确认他们比我们更加缺少土地,但这些小国为什么没有“家人合葬”的创新呢,是他们比我们笨?非也,是他们都懂得尊重传统,以人为本。土地紧缺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经济来调节,但传统习俗、生死观念的突然斩断,可能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最大硬伤。以河南周口等地区为例,通过行政手段推动的大规模的平坟,以节约耕地和移风易俗为口号,似乎理由非常高大上,但是结果呢,却引发整个社会的普遍质疑。


陈家冷6.jpg

 

有人说,随着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需要移风易俗,改变旧的观念,建立新的风尚。为此,我也很纳闷,时代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发展,在过去的文明史上,有哪一种民俗、民习和民风是靠权力人为的去改变的?移风易俗一定是在世道变迁中渐渐养成的,这种改变是顺势而为,符合天时、地利与人事,唯有这样才能始终的保持着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

 

论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用行政手段和公权利,将一个家庭的成员,混搭在一起“家人合葬”,你让龙的传人情何以堪?虽说《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是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但也需要以民为本,尊重民意民俗。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节地生态“家人合葬”,不是对广大群众作出的硬性要求,但党员干部有明确要求。我想问问这位民政部的相关负责人,党员干部是不是龙的传人?党员干部就愿意背离中国文化?有一天,他不在是党员或不做干部了,你负责让他从“家人合葬”中搬迁出来吗?


陈家冷3.jpg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尊崇传统文化,是任何利国政策出台的基础,是子孙绵瓞、生生不息的保障,移风易俗也一定是遵循民意,保护民俗习惯为前提,是由下而上的循序渐进。

 

李建军写于中国文化研究会

2016年3月3日北京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