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783期)梦回红楼 泰斗三笑

(李说当然783期)梦回红楼 泰斗三笑

2016-03-28 02:4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60328a.jpg

 

我在以前的《李说当然》中,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格局提到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的刚需。而构成这个刚需的内核,首先是中国的内需。中国是举世无双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文化艺术资产,以及强大的现当代的文化艺术创作力,积淀与积攒了至为可观的产业力量。文化艺术资产的“盘活”,需要形成转化为生产力与利润,首先是释放出它所积淀的力量。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关键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孕育在以创意力和创新力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中。

 

在我出任中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之前,曾多年闭门著书立说,当时又兼任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的研究员,鉴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对文创产业的作用,潜心撰写了《“红楼梦”服饰大揭秘》、《“红楼梦”饮食大揭秘》、《“红楼梦”风水大揭秘》、《“红楼梦”处世大揭秘》四本书稿。在这四册书稿150万字中,随便抽取一些段落章节,都可以构成当今文创和文化产业的突破点。

 

今年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走向多元结合的发展趋势,中国文化研究会也一直在文创产业上,寻找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契机。文化产业不仅与金融、互联网紧密结合,更需要挖掘中国文化的历史瑰宝,中国文化研究会特别搬出了我著的《“红楼梦”服饰大揭秘》、《“红楼梦”饮食大揭秘》、《“红楼梦”风水大揭秘》、《“红楼梦”处世大揭秘》四本书稿,决定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楼下,创办中国第一个以红楼文化为主题的《梦回红楼》文创中心。


70a539f84ab481f4c7f48&690.jpg

 

创办中国第一个以红楼文化为主题的《梦回红楼》文创中心,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1962年徐玉兰和王文娟两位越剧表演艺术家所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相信所有人对红楼梦的人物造型、表演艺术都停留在这部《红楼梦》中,

 

1962年,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上映时,万人空巷,它不仅成就了中国戏曲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越剧《红楼梦》其首度将整个红楼梦的故事完整地呈现于戏剧舞台,且以优美的台词、唱词,细致的表现手法,丰富的人物个性塑造,再配合上越剧本身语言的特色,以及主演者徐玉兰、王文娟等人的演技及优秀嗓音。这部风华绝代的作品,却又是后世一座难以攀越的高峰。


20160328c.jpg

 

为此,中国文化研究会委派我赶到上海,今天专程拜会了的越剧《红楼梦》贾宝玉的扮演者,越剧徐派大师徐玉兰老师。徐老已经年届97岁,耳目聪明,反应非常灵敏。当我将中国文化研究会将创办中国第一个以红楼文化为主题的《梦回红楼》文创中心的消息告诉她的时候,她笑得很甜,并声声叫好,她说,现在最让她操心的就是我国越剧的未来。在她学生周晓芬的要求下,我给她赠上了人体工程学的接福图,让我感到惊奇的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她就有了舒服和愉悦的感受,感受回馈之快,超过常人。徐老在体验到接福图的能量之后,让我看到她荡漾的笑容,显得更加安逸和纯美。

 

出身在1921年的徐玉兰老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十二岁开始了她的越剧生涯。1933年随“东安舞台”到上海南洋桥的叙乐茶楼演出,随后跑码头演戏,足迹遍布浙江、江西一带,三进三出上海。1941年在上海老闸戏院正式挂牌头肩小生,与三大名旦之一的施银花首演《盘夫索夫》,一举获得成功。从此,她由往昔的老生改唱小生。1944年被公认为越剧三大名小生之一,与尹桂芳、范瑞娟齐名。

 

 1947年以徐玉兰名字命名的玉兰剧团在上海成立。1952年与王文娟主演的《西厢记》参加全国戏曲会演,荣获演员一等奖。1953年与越剧队赴朝鲜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朝鲜劳动党给她颁发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志愿军司令部授以二等功。

 

1957年下半年,徐玉兰与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正式上演,被誉为徐派小生的两大丰碑。之后,她与王文娟主演的《追鱼》、《红楼梦》、《西园记》被摄制成电影或电视。徐玉兰还把越剧艺术之花带到国外,她曾先后到民主德国、苏联、越南、香港、朝鲜、新加坡、泰国等地访问演出。

 

我告诉耄耋之年的徐老,中国文化研究创办的《梦回红楼》文创中心会更好的将越剧及所有地方剧种传承下去,培养新人,并且在文创上让越剧和所有地方戏曲有所突破和发展。同时以古典名著《红楼梦》内容为基础,开发红楼菜系(包括餐饮格局装潢、菜谱创新以及餐饮商业和盈利模式设计)、成立红楼服饰色系资料馆。将红楼服饰色系运用到当代时装色系的比对研究中,为中国纺织、印染、服装生产行业提供最专业的色系预告及色系资料。以《红楼梦》真实记录的200多年前生活方式中引申出来的非物质养生之道,提供有效的非物质养生法的推广等等。

 

徐老听着,点头称好,喜悦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李建军写于上海

2016328日凌晨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