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图》
静是绘画之大境界
文/王阔海
一日与几位求学者小坐举觴,一位我所器重的新秀问我“绘画中动与静的关系是怎样的?静在绘画意境中之意义又若何?”我先顾左右,静思片刻,遂而答之……
动者,以余而窥之,是生命原始之状态,阴阳两种相对势力之相冲。其类曰黑白,曰阴晦,曰强弱,曰刚柔,曰正负,曰雌雄,曰疏密,曰广狭,曰曲直,曰圆缺。以社会学而观之,曰善恶,曰忠奸,曰慧愚。其质为相反,其内力为无形,其源为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其状以大者而观之;若岩浆之喷涌,地裂而天倾,其触于物者皆铮铮,金铁皆鸣,风雨骤至,电闪雷鸣,山奔海立,沙起雷行。或为惊涛拍岸,烈烈长风。以小者而观之,一如雨打芭蕉,润物无声,兔起鹊落,稍瞬无踪。其过程或为暴动,惊天地而泣鬼神,或为律动,轻重缓急以生,或为骚动而情绪不安,或为生动而活泼可人。凡此种种皆为自然万类生命过程表现之不同所致也。
故动者生,动者活,动者以流,动者以火,动者以力,动者以命。动为自然万物生命表现形态之根本,也是艺术生命体现之大要。
余所感悟静者,乃万物二力相冲过程之秩序,冲和之后相对恒定之状态也。谓之和气,曰和谐,曰平静,曰安详,曰含蓄,曰默默。曰清,曰闲,曰淡,曰雅,曰逸者也,一如庄子所言“天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是一种天然去雕饰无骄无躁的自然状态。其质为平和,其状若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水光潋灔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碧万倾水不扬波,鱼翔浅底,静影沉壁。春风扬花,悠悠牧笛,烟村暮霭,袅袅依依。静者又如醉里挑灯看剑,草芦燃香品画,清泓放竿垂钩,放杯卧榻横书。静者亦在于美人之轻移莲步,举姿之典雅娴淑,在于美人之一颦一笑,在于美人的春面桃花,其意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是审美之大境界也。
故而静能产生诗意,静能产生神秘,静能产生联想,静能产生惬意,静能让人疲劳的神经得以静养,静更能让人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六合之内,万物之中,其对立莫过于阴阳,其表现形态莫过于动、静二势。动相对于静而生,静相对于动而存,是自然万物产生、发展、恒定、消亡之过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极生静,静极生动,动静相合,以静制动,是动与静之总体关系者也。
老子在描述道的运行状态时云:迎之不见其首,追之不见其尾……玄之又玄入众妙之门。而道的形态又是:恍兮忽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态。而画事必如老子所言: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也。所求理中之理,所索象外之象,唯求形而上之宇宙内在精神也。而宇宙精神则必在阴阳之中,动、静之内,相克相生相存在。故造境之要,必以动静关系为大端,非刻红剪翠图求外表之象为能事。画作只动不静为浮躁,只静不动必呆滞。然而绘事丹青何以致静?吾以为所要有三:其一曰境界。即平中见奇,深知自然散淡之味,而毫无矫揉造作之虚伪。其作画心态:无荣、无辱、无羞、无耻、无拘无束,无为而为。其二曰秩序。我们通常所言师法自然,不仅是师其自然外表,更要者是师天地之心。首先所要表现的为宇宙之秩序性也。天地之间虽万物争殊,但秩序井然,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自有成理,周而复始,以一贯之。画之墨团布局一如行兵布阵,军、师、旅、团、营轻重有序;一幅画岂能有两处墨团并重?国有二主天下必乱。墨团并举视觉必花,此乃不知天地之间有秩序也,抑或是只知天地有序而无知画亦有序使然。其三曰含蓄,含蓄者,笔墨品质也。骨法用笔,线以流美,墨施气韵,用笔散淡朴拙,自然天真,将原始生命力之冲撞包含在高质量的笔墨内美之中,虽放笔于动,却意归于静。画事能达此三要,焉能无序,何能不静哉。
今有终不入道之画者,狂涂乱抹有之,品高质逸荡然。书道之中锋用笔变成了针尖刺胸。如折钗股变成了如折草棍。飞白变成了狂扫,含蓄变成了无度。毫无正大中和之气象,令观者心乱如麻,苦不堪言。此乃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所引发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故作姿态的浮躁心理做怪,当为潜学者所不取。
而另有一类者,终不解天地之大精神,对传统文化及东方之哲学精神孤陋寡闻,一味描红施秀,刻意制作,状物之象毫无大气、文气、灵气可言,更无落落大丈夫淡淡君子风。其所为作,谨小慎微,抠抠挤挤,小小气气一也。以器求器,罔用素描,制约笔墨之发挥二也。处处积累,松紧无度三也。布局无序,笔墨乱堆乱放四也。脏、乱、差、花、弱、堵、瘴五也。五病具“静”字废。终不能与自然精神相往来,谓画之忌也。
观夫画作,凡其势若波涛澒洞,巨沫触天,放笔若天马行空,姿肆汪洋而有绳墨所羁者;粗头烂服,野逸枯苍而内韵隽美者;逸笔草草,风墙马阵,而有天籁之声者;必有静之大境界在。其艺术之感染力,必使观者心旌摇荡,如饮甘醅,当为神品逸品视之,亦是艺术追求终极之高标。
【王阔海作品润格】新汉画人物和传统抅线十万/平尺、山水八万/平尺、毛驴老鹰六万/平尺、书法二万/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