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唐陵石刻保护调查:石刻文物保存现状堪忧(组图)

唐陵石刻保护调查:石刻文物保存现状堪忧(组图)

2016-05-25 07:57 文章来源:三秦都市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现状:石质文物的保护是世界性难题

“唐 十八陵现存500多件大型石刻,石刻材质基本为陕西省出产的灰岩石材,其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易受淋溶;而咸阳地区降雨偏酸性。历经1000多年,每座石 刻都经历了历史的沧桑。”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在文物部门工作了多年,并负责主持过唐陵石刻保护项目的工作,对于户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有着全面 和系统的了解。马涛说,保护石质文物与保护其他文物大不相同,它们大多存在于室外,无法与藏在恒温恒湿博物馆里的书画古玩相比。日晒雨淋、酷暑严寒,风化 难以避免,甚至在石质文物较多的欧洲也拿不出比较好的办法。所以文物界都这么认为,石质文物的保护是个世界性难题。

据了解,目前针对石质文物的保护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是物理方法,比如搭个棚、围个栅栏、隔块玻璃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破坏文物的现状,具有可逆性,但 也有局限性,比如飞来峰渗水就没法阻止。另一种是化学方法。比如在石像外层涂抹化学层。这种方法有的是隔断了石质文物与空气的接触,透气性差,有的则容易 引起石质的化学反应。所以一般不到万不得已,文保专家都不推荐使用化学方法。

“要保护田野石刻文物,第一步要进行考古调查,不是一两尊石刻要做,是要把陵墓石刻全部找到。除了考古调查了解现存的石刻地底下埋藏的石刻,还要对其保存环境 进行整治,像淹没在农田里的石刻,现比周边农田低,农地一浇水,肯定泡在里面,这对文物保护也不利。所以周边环境也要进行整治。还有一些像石狮子一类的文 物淹没在农民的麦田里了,文物局没有那么多钱,就采取租借农民土地的方式,给他们钱,不再让耕种土地,就是为了保护田地里的石刻。”马涛说,现在唐陵文物 安全主要由文管所、文保员承担,然而文保员补助很低,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钱,说老实话,全凭良心来干。好在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唐十八陵,现在是“十 三五”文物局重点保护项目。

保护:“最小干预”让文物保存“真容”

“最近网络误传的唐陵石刻‘被洗澡’事件,就是因为网文作者缺乏基本的文物知识,想当然地把石刻文物表层风化造成的苔藓、地衣、藻类、霉菌等微生物菌群有害病 灶,当作古玩的包浆。”马涛说,唐陵石刻文物体量大,重则有十几吨二十吨,长期暴露在野外,由于自然因素(温度、湿度、酸雨、生物等)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遭受着非常严重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因此对石刻文物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也很有难度。针对唐陵石刻存在的病害,文保工作者一直遵循的是“最小干预” 的原则,即已经被控制、不会再发展的病害保留原状,但对于正在活动中的病害则采取有所干预的原则。乾陵石刻的清理即属此类。

为加强对唐陵及乾陵石刻保护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陕西文物部门即开展了对唐陵石刻保护的前期研究、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此后,乾陵博物馆与陕西省考 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对乾陵石刻进行了细致勘察,并制定了《乾陵石刻保护实施方案》,在报请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同意后,从2004年开始对乾 陵石刻进行科技保护。

据了解,文保工作者在对 乾陵石刻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修复的同时,通过环境的研究和整治,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评估,从石刻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保护展示等多方面考虑,对石刻周边 进行了环境整治,整治面积5000多平方米,使石刻形制更加清晰,布局更趋完善,陵园历史环境风貌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避免了户外石刻由于地基破坏对石刻 威胁。

来源:三秦都市报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