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直击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新世纪应该怎样考古(组图)

直击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新世纪应该怎样考古(组图)

2016-05-26 09:04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东赵遗址发掘现场东赵遗址发掘现场

大会颁发了由中国考古学会评选出的中国考古学终身成就奖、田野考古奖、金鼎奖、金樽奖、金爵奖等奖项颁奖。其中,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年逾九旬的学界泰斗、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宿白先生荣获首个终身成就奖;河南省郑州市东赵遗址考古发掘在内的21个项目获田野考古奖;《水洞沟: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等11项考古研究成果获金鼎奖;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等14个项目获金尊奖;吕红亮等11人获金爵奖;“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等12项活动或报道获金镈奖。

新世纪的考古学方向 走科技化公众化道路

21日下午开始,大会各个专业委员会进行关于“旧石器”“新石器”“夏商考古”“植物考古”“公共考古”“文化遗产考古”等13场分组讨论。在“文化遗产考古”专场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杜金鹏发表的精彩演讲获得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会后,杜金鹏接受记者采访,结合讲座内容对于考古工作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方面,考古学应坚持考古学精细化理念。中国的考古资源十分丰富,但不可再生且日渐减少;中国的考古发掘,揭露面积大速度快,但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偏低;中国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遗迹遗物等珍贵文物——尤其是脆弱文物,在发掘现场得不到保护,进入实验室保护也往往不够及时,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常脱节,造成一定程度的考古资料损失。因此,从考古学科永续发展角度看,走资源节约型的精细化道路势在必行。

在总结前辈经验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验室考古”新概念。实验室考古是指考古专家与文物保护专家相互协作,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在室内开展古代文化遗存发掘清理,随时根据相关检测分析结果及时实施文物保护,通过对相关遗迹遗物的现场观察、分析、实验,探索古代人类活动及科学技术等问题的考古活动。发掘清理、分析检测、保护处理、研究复原为其基本要素。把文物保护工作前置于考古第一现场,把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熔融一体,推动考古学向着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科技投入、信息提取、文物保护的方向前进,走科学化、精细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其基本理念。

另一方面“公众考古”是新世纪的新名词,但它其实是中国考古学与生俱来的组成部分。而今,我国的考古研究院所设立公众考古机构,向社会开放考古工地,举办出土文物展览,举办考古讲座,考古学家走进中小学,考古网站面向大众,设立公众考古微信平台,创办文物医院,一些大学的考古院系设立公众考古中心,举办考古夏令营,发行《公众考古》等专刊,许多考古学家撰写考古普及读物,世界考古论坛设置公众考古讲座等,都是考古公众化的体现。

但是“公众考古”还应该有更高要求,应该多关注学科和社会的关系,关注古代遗存的现代价值和积极作用,这不完全是考古知识普及、考古信息共享、考古配合基本建设等问题,还包括考古学与社会共同进步、融入乃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并反过来为考古学提供更多可能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