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
多部门联动打击走私
楠木山边境检查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至东兴高速公路东兴出口,是阻断不法分子从越南走私货物入境的重要卡口。据楠木山边检站统计,2014年以来,该站查获26起非法走私野生保护动物及野生保护动物制品案,其中2014年4件,2015年17件,2016年至今5件。涉及物品五花八门,包括犀牛角、鹰嘴龟、野生鲎、蛤蚧、穿山甲、狮子牙、象牙、熊胆、活体珊瑚等,一级、二级野生保护动物都有涉及。
楠木山边境检查站教导员黄莹告诉记者,在该站查获的走私案件中,走私野生保护动物及野生保护动物制品案占30%左右。走私野生保护动物及制品案隐蔽性强,查获难度大,不法分子往往将货物隐藏在座位下面、车厢底部甚至将车子进行改造隐藏在发动机盖下,需要边检人员具备十分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根据平日积累的查缉经验进行判断。近年来,不法分子开始将货物通过海鲜物流公司进行托运,货物隐藏在大量的海鲜产品中,不容易发现。
2015年6月,楠木山边检站在对一辆厢式海鲜物流车进行检查时,司机称装载的是活体螃蟹,执勤官兵却查出了国家二级濒危野生海洋保护动物珊瑚286袋。
不法分子大肆走私,正是利用广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广西陆地边界长1020公里,海岸线长1642公里,陆地边境与越南山水相连,没有天然屏障。
针对崇左、防城港、百色边境一线私开通道、便道的突出问题,从2013年4月起,广西边防总队不断强化边境“人防、物防、技防”制度措施,设立以军警专职力量为支撑,以严密口岸管控、深化边境管控“路长”制、边境安全风险评估、军警联勤机制、治安联防队伍建设、对越边防警务协作等六个方面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建立加强边境便道重要汇合部管控的“第二道防线”,构筑进出边境管理区交通要道管控的“第三道防线”以及内延边境管控触角、加强机场河港管控的“第四道防线”,通过层层设防、层层堵截,构筑一张严密的边境立体防护网。目前,广西边防总队已对边境一线可通行机动车辆的100多条非法通道、便道逐一进行物理隔离封堵。同时,启动26个边境封控执勤点和15个沿海封控储备点,派驻官兵在重要路段实施24小时边境封控,对所有通过的人员、车辆、物品进行检查。
打击走私野生动物及动物制品犯罪,除依靠边防官兵严格查缉,还需要一系列打击走私犯罪的机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集中力量审判走私大案要案,加强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打击走私力度。
打击走私犯罪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联动,防城港市各级法院不定期走访海关、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并与防城海关、东兴海关签订了《协调联动机制备忘录》,以加强协调配合。
2014年7月,防城港市中院还发布了《防城港市走私犯罪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全面分析了全市走私犯罪案件特点及成因并提出建议,2015年,该院又组成课题组开展走私活动调研,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走私犯罪的现状及其发生的机制,对制定行之有效的反走私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思考
营造全民保护氛围
去年11月8日,防城港边防支队横江边检站在对一辆货车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空空的车厢里弥漫着阵阵腥味,偶尔还能听见“嗞嗞……”的声音。
执勤官兵感觉可疑,于是对车辆进行进一步详细检查。当边防官兵打开车顶篷布查验时,篷布下的景象将执勤的边防官兵吓了一跳,篷布下竟然是一箱箱毒蛇,蛇头不时吐出红红的舌头,发出“嗞嗞”的声音,令人不寒而栗。经当地林业部门鉴定,箱子里全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眼镜蛇,共计76箱约千条,重114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