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由清代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下,由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四库全书》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全书9亿字,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所以称为“全书”。编撰完成后,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中华各地。首先抄好的四部分别珍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
今天下午四点半,经有关部门的特批,我带领了中国文化研究会观察组成员进入到兰州黄河之滨九州台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在易雪梅馆长陪同下,零距离的看到国之重宝文溯阁的《四库全书》。您会发现一个问题,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不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珍藏在东北的沈阳吗?怎么会出现西北的兰州呢。这必须要从1966年文革时期,当时林副统帅的一纸军令说起。
1966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议,不派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为此,中苏两党关系随之中断。苏联方面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派二十万苏军进驻蒙古,在远东配备了可以进行核攻击的数百架轰炸机。当年10月,鉴于中苏关系的紧张,考虑到珍藏在沈阳的文溯阁《四库全书》安全,林彪签发的军令,下令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1966年10月13日,文溯阁《四库全书》由军列安全运达兰州土门墩车站。兰州军区动用了27辆军用卡车已提前1小时到达车站并直接开上了站台,火车到站后立即开始装运《四库全书》,随后被秘密运抵永登县连城鲁土司衙门保藏。
2005年7月,投资5000万元,按特级文物馆藏标准兴建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于兰州黄河之滨九州台落成。文溯阁《四库全书》随即入藏新馆。新馆藏书楼占地52.9亩,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仿明清建筑风格,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具备现代化科技功能,在建筑规模、安全性能、内部设施及现代科技应用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类建筑领先水平。
《四库全书》的价值是亘古未有,是中国最伟大的图书集成。是中华文明有文字有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整个搜集、编纂、手工抄录工程之浩大是空前绝后的。为妥善保管国之重宝,弘扬中华文化,2005年7月,甘肃省政府投资5000万人民币,在兰州市北山九洲台建造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
占地50余亩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是按原沈阳文溯阁的格局进行设计。我以人体工程学来甄别,建筑形制总体上按清宫廷建筑构建,但巧妙的融合了兰州地方建筑的格局。并且在建筑形态上,以易经和堪舆为基础,主楼文溯楼按“天生水,地六成之”的原旨平面布局为五开间半,三层,并按原制将歇山屋顶做黑琉璃瓦绿剪边,以保持采用黑色做为镇火之原意。剧楼两层名仰熙之斋,我们也随易雪梅馆长到其国际化标准的恒温恒湿地库,在严格的穿戴防护下,零距离的与文溯阁《四库全书》留下了一面之缘。我也深为藏书楼文物保管、保存、防卫规定和设施感到欣慰。
《四库全书》是中国盛世王朝在鼎盛时期的文化集成,对于整个中国发展来说,既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大梳理、大集合、大归元,同时也是一个最具能量的大“文昌”,文昌不仅仅能出状元,出类拔萃、独占鳌头,还是仕途最有效的保护神。特别是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建成之后,有一批高级干部从兰州及西北走上中央的领导岗位。
按旧制,《四库全书》只有皇家才能阅览,兰州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建成后,已经拉开了寻常百姓与国之重宝之间的鸿沟,文化和谐的大幕似乎正在悄然拉开。但文溯阁《四库全书》主要价值仍体现在其文物价值方面,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标志,而《四库全书》库本身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可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和考验。但我与中国文化研究会观察组坚信,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文昌能量一定是“一带一路”胜利的航标。
李建军写于兰州
2016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