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895期)夏家湾龙头上的“神”树

(李说当然895期)夏家湾龙头上的“神”树

2016-07-17 00:1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天水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中国人文始祖伏羲在这里始创八卦天水也是中国县制初始地,天水市甘谷县华夏第一县,著名三国人物姜维就诞生于此。而我就在这片2500年春秋古柏映衬着城市渡过了我小学、中学直至上山下乡的人生第一段生涯天水八千年的历史文化养育了我的成长。

 

天水得名于一个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但在秦末汉初,却陷入了的征战加上天灾干旱,就在陷入了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每当说起天水,我总有说不完的热情,特别让我终身难忘的是我下乡的那段时光。按照文革时期的政策,每家每户的应届毕业生必须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因此,在我毕业后就去了楚阳山北麓,距天水市约四十华里的马跑泉下面的一个山乡插队落户。


20160717.jpg

 

这次回到故里,在天水市政府和马跑泉镇政府领导以及当时一同下乡的同学、好友陪同下,重走上山下乡路,来到了我仅记得的地名是马跑泉公社阎家庄大队夏家湾小队的村上,不由让我想起当年的知情生涯,寻找到我作为中国文化学者、走遍世界各地的起点。

 

今天,您如果想了解马跑泉,可以通过《秦州志》:“相传唐尉迟敬德与番将战,军中苦无水,其马刨地出泉。”记载据《天水县志》载:“渗金寺在东西十里的马跑泉镇,泉出寺中、极甘洌,源壮可灌溉田。”民俗中则说,唐尉迟敬德马刨地出泉,马跑泉由此而得名。多美,可谓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但在我下乡的1973年底,这可是一片贫瘠的黄土地,少雨缺水,满目荒凉。

 

回到了阔别了43年的夏家湾,我也从一个不畏天地,想干就干的毛头青年,成了跨入花甲之年依然专注学术的教授。回想起当年的知青生活,点点滴滴,恍如隔世。眼前的景色告诉我,变化之大,当年的土坯房已经全部变成砖瓦房了,以前的斜坡荒地已是果树成林,荒凉的黄土,被绿绿葱葱所覆盖。当年最照顾我们知青的村民刘哥,把我拉到了村南坡上的龙头地,映入我眼帘的竟然是我在42年前亲手种下的一棵老榆树。


20160718.jpg

当年最照顾我们知青的村民刘哥,把我拉到了村南坡上的龙头地,映入我眼帘的竟然是我在42年前亲手种下的一棵老榆树。


这是一棵对当地风水有着特殊意义的树,也是我心中的一棵神树。没来之前,我真不知道它能活的如此的挺拔粗壮,疙疙瘩瘩的树皮上布满了裂纹,老气横秋。我种下它的时候,只有拇指那么粗,而今,一个人已经不能合抱的树干,巨伞状的树冠荫盖,成为夏家湾最醒目的文昌。

 

为种这棵树,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夏家湾是个东西向的村子,被村民认定的龙头是在村南的山上,龙头,是当地村民的风水禁地,按照村民的习俗,任何人都不能在龙头上动土,动了土就会坏了龙脉,得罪了上天,就会遭遇天灾干旱以及诸多不可预测的灾难。当时我年轻好动,自以为懂点风水,所以偏偏不信当地农民的禁忌,就在龙头高地上种植了一棵拇指粗的榆树苗。这可激怒了夏家湾的村民,一个知青不仅在龙头上动土,还以木克土,是可忍孰不可忍?全村的老少爷们提棍举棒,拿着铁锹来找我清算,他们仰仗着替天行道之势,不敢说他们会索我性命,反正在他们的怒火下,一定成为泥浆了。

 

就在我被村民逼到龙头高地时,村里的刘哥挡在了我前面,当时刘哥在村里可有威望了,他很了解我,知道我懂天文地理,所以对村民说,小李栽树自有他的道理,我们为什么不能看看效果再找小李呢?在他的规劝下,村民不再对我围攻,渐渐散去。

 

刘哥出于对我的了解以及他仗义的作风,为我解了围。就在我种下榆树的第二天,夏家湾上空降下了当年第一场春雨,这是“天河注水”啊,雨水让夏家湾的村民惊呆了,“小李没有坏了风水,他种的是祥瑞”。从这天起,这颗榆树也就成了夏家湾风水的保护神,是上天所赐的神灵,今天您再看这棵有故事的榆树,树杈犹如龙头,昂首在高坡之上,枝干分叉,苍劲挺拔。


20160717a.jpg

我们在老榆树下,一起伸出我们的大拇指,对中国文化大喝一声“赞”!


自从种下了这颗神奇的榆树,我在当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知青下乡生涯也越走越顺,在不知归期的日子里,很快从这里到了兰州,进了大学,又到了北京。如果逆向来寻找我学术生涯的源头,这棵苍劲的老榆树就是我启程的地标。

 

怀揣着感恩之心、来到我最初梦想的原点,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冥冥之中的一个动念,种下了一棵庇护一方风水的守护神树,也为自己栽下了中国文化的文昌!我不知道它能长的如此挺拔高昂,它却在默默见证着我带着初衷走遍世界,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无垠的远方。在这棵神树下,我采纳到当年的豪情激扬,人体工程学是我毕生的学术方向,陪我一起前来的领导、同学、好友无一不为我作为中国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而自豪,我们在老榆树下,一起伸出我们的大拇指,对中国文化大喝一声“赞”!

 

李建军写于西安

2016年7月16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