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威尼斯集群展的商业根性与西方确认

威尼斯集群展的商业根性与西方确认

2016-08-01 14:12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得到国内超乎寻常的关注,却不是中国馆及其作品的出色而是声势浩大的众多所谓“平行展”。事实上,政府指派下的策展人的思路没什么新鲜,选定的艺术家更是广遭专业人士吐槽,用来彰显国家文化形象的机会不变成负面抹黑就已算万事大吉。所谓平行展者,实质是外围展也。沸沸扬扬的外围展相当于国家馆之外的设点摆摊。其中,王林策展的主题为《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为2013年最大规模的外围展,参展人数竟达157人,几乎囊括了大部分国内与之交好的艺术家资源。另外,还有吕澎策划的《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与肖戈策展的《大运河》等外围展,均是以策展人的相关人脉与朋友圈为参展对象。这些外围展参展面孔与作品在国内并不鲜见,更像是一场充满温情的友情展。

威尼斯摆摊的初衷亦如一种艺术推销。正如某艺术家自嘲说“我们不能奉献观念,却可以呈现状态”。但问题是当下中国艺术的真正状态是什么?这种以质低、量大、价廉而吸引眼球的尴尬状态其实是一厢情愿的献媚,本质上是一种批发式倾销的思路。真正鲜活、冲突、严峻而富有张力的中国现实状态非但未能从这些作品中反映出来,反而有可能被一些表层的“小清新式”作品所误导,以至于掩饰了那些真正问题性的作品。如此,非但不能达到使西方主流艺术界认知中国当代艺术的目的,更有可能使西方人联想到数量巨大的中国人和充斥西方世界的大量廉价的“中国制造”产品。西方主流艺术界真的在乎来自中国的声音?其实是一种幻觉,因为这仍然是国内艺术界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国内艺术界真正能够奉献让西方为之侧目的创造性和价值观之前,哪怕是真正呈现出具有当代意味的中国式艺术之前,西方文化主流圈都不大可能重视中国艺术。可以料想的是,甚至大部分参观者在走马观花的观展中能否迈进这些中国外围展展厅都是一个问题。更别说一些艺术家以惯常在国内的粗浅思路而去国外装神弄鬼,状如杂耍,比如吊唐僧、哭孔子、放烟雾等作品,更大程度地为中国艺术形象减分了。

在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期间,中国参展艺术家及随行人员,以及国内一些重要艺术机构的相关人员竟达一千余人,堪称国外双年展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中国展团”。虽然人数众多的“中国展团”集群摆摊威尼斯,但是,由于中国艺术家主要以架上绘画及拷贝自西方艺术语言系统的作品呈现,以近乎取媚西方的姿态奉献艺术“贡品”,这让人联想到国内很多地方省市组织作品去北京做“晋京展”。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地方产品供中央审阅的献祭心态。事实上以西方为中心的艺术形态得不到改变之前,至少西方学术界是很难对此另眼相看的。

2013年双年展期间中国艺术家人数众多地云集水城,更像是一次艺术嘉年华,而非一次严肃的学术性展览。这其实根本不能显示中国艺术的强大,而是状如胖大海,形态巨大,然而骨子里实质上孱弱无比。很简单,中国并未能在其他领域贡献更多领先于世界的创造力,如代表国家创新实力的高科技等领域。总体上尚处于发展中(即为欠发达)国家的中国社会形态,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不可能一枝独秀而旁置于经济、政治、科技发展之外,凭什么别人会另眼相看?因此,国人去威尼斯学习观摩和借鉴取经上的意义,远大于去展示艺术实力。正如某艺术评论人所说“国人总是预设性地把威尼斯双年展看做当代艺术的最高舞台,并把威尼斯双年展假定成当代艺术的‘标准’”。正因为非常在乎西方世界,才集群“舟发威尼斯”,带着体量巨大的作品想当然去与“当代艺术最高标准”的西方艺术世界对决,或谋求“与国际接轨”。实际上,若是把国人集群摆摊看作是一次与国际当代艺术的交流与对话,甚至平等PK,那就显得过于天真和幼稚了。交流需要实力,对话更需要平等的态势,而非近乎谄媚地以量大、人多、质低的设点摆摊求得西方艺术界的认可。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