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威尼斯集群展的商业根性与西方确认

威尼斯集群展的商业根性与西方确认

2016-08-01 14:12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西方艺术圈其实并不看好中国当代艺术。看看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低零售价就知道了。2013年中艺术策划人沈其斌就感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西方艺术家的一件作品就抵中国一个画廊全部作品的售价。这种不对等的艺术品销售现象折射出的才是真实、赤裸及令人悲叹的国际艺术现状。就像 “中国崛起”主要是励志口号,而根本不是中国真正具备了大国崛起所需要的创新动力和核心智识。而在西方人看来,缺乏整体创新力的中国艺术更像是艺术品市场中廉价的中国制造而非有核心理念的中国创造。哪怕暂先不谈西方世界一直以来对东方文化事实上的殖民状态根本未有实质性改变,即便谈到艺术外在的定价权也足以显示出西方世界的强势了。这突然使我想到前几年广州三年展一次令人啼笑皆非的主题:“与后殖民说再见”(策展人为高士明 、萨拉·马哈拉吉 、张颂仁),这种缺乏深度思考的幼稚判断无异于是对西方主流文化的意淫和对东西方文化格局的无知。国际艺术市场上的定价权根本不在中国人手中,而一直牢牢地掌控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缺失控制力的定价权,以及国内社会体制的滞后性及艺术形态的陈旧性,文化被强势主导或事实殖民就势难避免,更何况中国当代艺术尚存在着先天不足等问题,例如未能经历曾经对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产生深刻影响的现代主义艺术的洗礼等历程,被西方主导也就在所难免。

根本上看,这次集群摆摊威尼斯更像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商业策略。鉴于中国当代艺术绝大部分为国内藏家购藏,这种商业策略就多少带有西方确认的意味,目的不在其他而在于出口转内销:通过在威尼斯的亮相以取得国内的宣传资本,甚至利用语焉不详的“参展威尼斯”取得一种光鲜履历和身份提升,以着重艺术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宣传和销售。至于西方主流艺术界是否真正看重“中国展团”的作品,是否真正具备文化意义,甚至威尼斯双年展是否真正代表国际最高水准等问题已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国际性大展的出口转内销,得到威尼斯参展的印记和资历,从而能在国内扬名立万或卖上好价钱。这种通过西方确认而得以集中学术洗白的方式对于艺术家而言,成本远较其他方式低廉,还可以美其名曰“具备了国际影响”。回国后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方式进行商业宣传和后续炒作,以忽悠更多的藏家付出远不相称的资金购藏这些艺术品。

至于中国的当代性,其实更多是一种国人想象中的西方性,或者说仍然是西方化的过程。“东学西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压根儿就没有可能性。而中国当代艺术真正面临的学术推进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国内早被资本绑架下的艺术市场所掩盖,在国外则被西方主流价值观所忽略。在被裹挟着通过不断地展览、表演、拍卖过程中,当代艺术的商业价值被放大,文化意义则被扭曲。简言之,在如威尼斯双年展这样一次次的艺术嘉年华般的双年展上,觥筹交错,光影闪烁,完成的却是一次次商业构谋,而艺术创新和文化思考则被旁置。外界关注的只是光鲜的外表和充满诱惑性的商业价位,中国当下鲜活的文化问题则被标签成无限延长的“中国问题”。

(本文精简版已发表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2013年4月刊,此为全文)

作者简介:

闻松,江苏省扬州市人。艺术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当代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和版画家。大学教员。多家现当代艺术期刊特约撰稿人,《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周刊专栏评论家。《画刊》、《中国美术馆馆刊》、《京华时报艺术周刊》、《华商报艺术周刊》、《成都商报艺术周刊》等多家杂志、报刊特约艺术评论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