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含义,中国素有神州大地之称。从盘古到伏羲,从财神到门神,神的观念遍布于中华大地。中国人敬神、信神,甚至把自己的老祖宗都当神明供奉。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同时“神”还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宝”之一,古人云:“神强必多寿”,养神对于养生、长寿意义非凡。
从拆字的角度看,“神”可以拆分为“申”和“示”。先来看“申”,在早期的甲骨文中“申”像是神秘而令人惊恐朝各个方向开劈的闪电,而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中国人的图腾——龙。龙在中国人心目之中是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后来闪电的形状消失,逐渐被两只手和一条直线所代替,意为伸出双手试图操控一切的天神。当然“申”字蕴含的玄机还绝非如此,我们同样可以轻而易举的意识到其中隐藏着的性信息。
汉字是生命的象形文字,是依男阳、女阴、交合、孕生等符号创造的,很多汉字都透露出古人对于性、对于生殖的崇拜之情,“申”字也不例外。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相信天、相信老祖宗保佑的民族,那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谁最先创造了人类?是盘古、是女娲。而这些化育万物的形象都是以神灵的形式出现的,因此中国人对神灵、对天有着无限的崇敬之情。
那么这种崇敬之情应该怎样表达呢?这就牵扯到“神”字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了——“示”。在汉字体系之中,所有包含“示”的汉字,都是与祭祀有关的。祭祀是中国人传统的风俗之一,俗语讲:“万物皆有灵”,天上的风云变幻、日月运行,地上的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视为有神灵主宰。这些神灵既哺育了人类成长,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人类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讲,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之道。天之道在“始万物”,地之道在“生万物”,那么,人之道又是什么?在天地万物之中,人应该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古人为什么要祭天?就是提醒人们要“顺天时、合地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万物有灵形成多神崇拜,也使人们的祭祀对象繁多。道教有道教的神,佛教有佛教的神,各行各业也有各自的行业神。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人们对于神灵的祭祀活动越来越少了,一些灾难的发生貌似从天而降,毫无缘故,实际上与人类对于神灵的亵渎是分不开的。
人对于天、神的敬畏除了祭天、祭神之外,还要听从神的旨意。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民间认为,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两尊神伴其左右,一尊叫同生,一尊叫同名,站在每个人的肩上。另外还有三尸神,一位在头部,督促人们多思;一位在腹部,让人们多食;一位在脚部,让人们多淫,酒足饭饱脚上也暖和的时候容易做淫梦,就是这个缘故。举头三尺有神明名曰三台北斗神君,是天上的福德正神分身过来,时刻与每个人相伴相随。白天还有日游神,晚上有夜游神。那么这些神都来做什么呢?正是来记录人们的意念、言语、行动。然后再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上天,以此为依据来增福减福,增寿减寿。所以说,一定要按照神的旨意做事,切不可违背良知、道德、法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神灵记录在案。当你一个人有歪心邪念,要想到神就在你头顶三尺之处,时刻看之你,监督你的言行举止。
再来看神在人体上的含义。关于人体,道教中有百神、三百六十神、三万六千神诸之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遍布人体任何部位的身神系统,有经纬,有主次,上下呼应,内外配合。我们知道精、气、神是传统养生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这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古往今来,医家、道家、养生家们都十分重视精神调养,重视精神治疗和心理养生的作用。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排除杂念。保持心地纯朴专一,顺乎天理,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他们认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
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宜安,不宜乱。伤神则神衰,神衰则健忘失眠,多梦烦乱;神不守舍则发为癫狂,甚则昏厥。安神者在于七情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法度,适可而止。“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五脏所伤则精神涣散,精神涣散则神志衰减,神志衰减则诸病丛生。以上三者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类疾病有50%~80%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如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衰弱等。对于养生,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
人体工程学的养生,着重精神。神的充耗安乱,关系到人的健康长寿,养生应当养神。人们若能遵循古训,修德养性,培养情操,健脑全神,方能享人生“天年”之寿。
李建军写于中国人体工程学研究院
2016年8月11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