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市中心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即将在上海举办的法国蓬皮杜大展是中国内地第一次大规模完整地呈现20世纪法国现代艺术的展览。本期《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尝试探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与中国乃至上海的艺术合作,进而剖析蓬皮杜的全球战略,并通过对本次大展策展人的专访,来讲述有关现代艺术的视角。
“蓬皮杜,您的名字仿佛在嘲弄世界,似乎不够严肃。”戴高乐将军曾经对身边这位年轻的特派员说过,“如果您想有哪一天做成什么事情,您必须换个名字。”蓬皮杜这一姓氏的大概意思为“小薄饼”或者“收费桥”。1969年,“年轻的特派员”蓬皮杜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这位酷爱现代艺术并广交现代艺术家朋友的总统,意识到了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正在无法回避地向美国纽约转移,在他上任后便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要让巴黎拥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艺术文化中心。于是有了今天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并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的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
蓬皮杜总统于1974年去世,并没有亲眼目睹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位总统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国家元首,也是西方国家元首访华第一人。也许,正是这样渗透在基因里丝丝缕缕的联系,让蓬皮杜艺术中心与中国的关系亲密了许多。
在时间轴上,蓬皮杜艺术中心与中国大众最近在咫尺的接触,莫过于将于10月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的《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72位艺术大师的世纪探索》,展览将以从1906年到1977年的时间跨度中,一年一位现代艺术大师一件作品的形式,展示蓬皮杜所藏的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录像等等不同艺术领域的作品,唯独留白的1945年,表达了纪念二战结束的深情。伴随着展览细节的公布和展览日期的临近,蓬皮杜艺术中心与上海进行“艺术概念店”五年计划的深度合作的消息渐渐在非正式渠道中被描绘得越发详尽,轮廓清晰。
巧合的是,此次《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的法国策展人罗朗·乐朋曾经担任梅斯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首任馆长,要知道,法国大部分博物馆都在巴黎,梅斯分馆是第一个在法国首都之外的重要博物馆。梅斯蓬皮杜的目的是复兴古老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是法国政府“去中心化”文化战略的一个步骤。“法国是一个奇特的组合,”乐朋说,“它在文化上非常中心化。”而梅斯分馆这座建筑外观因其酷似中国农夫的草帽再次和中国产生某种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