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楠木盒装乌木秤赏析(图)

楠木盒装乌木秤赏析(图)

2016-10-14 08:05 文章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吕冠兰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樽酒酌未酌,晚花嚬不嚬。铢秤与缕雪,谁觉老沉沉?”这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早秋》,描写的 正是现今时节之初秋,炎热将去,清风已来,令人顿觉畅快。当然,也暗喻着诗人对政治清明之期盼。诗中所言“铢秤”,其实,便是流行于我国唐宋时期的一种杆 秤。

笔者收藏有一杆戥子秤,为民国初年所制,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秤杆为乌木制作,上面的戥子、秤砣、秤盘都为铜制。由于是度量之物,古人 对其极其爱惜,还配置了琵琶状楠木盒进行盛放。盒开两半,一半中间掏空呈秤的模样(用来盛放秤),另一半充当盒盖,两半以铜销相连,轻轻错位便可打开,并 取出戥子秤进行使用。使用完毕,则可继续放置在盒子里保存。由于用时较为爱惜,保存又较为完好,所以,即便是历经百年岁月,仍然极其完整。盒长29.5厘 米、最宽处7.5厘米、高5.7厘米、秤杆长25.8厘米,这种小型戥子秤为古代中药铺称药材,或者当铺称金银时所用。

在我国的很长一段历 史时期内,我国人民称量物品,用的便是杆秤。这种巧妙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物品称量的度量工具是我国人民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国大约在春秋晚期便已经有了杆 秤的前身——木衡,后来渐渐演化成了杆秤,到杜牧生活的唐代,杆秤已经很普遍了,所以才被杜牧“信手拈来”,写入诗中。相传,杆秤的发明人为我国商业鼻祖 ——陶朱公范蠡。范蠡在助越王勾践复仇之后,看到勾践“可与同患难,不可共富贵”,便隐居起来,之后定居定陶,以经商为生,由于经商有道,逐渐富甲一方。 范蠡在经商时,发现买卖东西只能估量而无法精确计算,后来,看到农夫汲水的情形,他便根据井轱辘的原理发明了杆秤,并以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和福禄寿三星为 依据,相加为十六,故以十六两为一斤,以红木镶嵌金属星,告诫同行:“欺人难欺天”,所以,做生意,秤上要公平,不能缺斤短两。当然,这只是后来的杜撰, 秤上有戥子的秤叫戥子秤,在宋朝时才出现,当然不会为范蠡所发明。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古人对秤上公平的重视与渴求。

时至今日,已经有 了电子秤,称量不再发愁,而这种戥子秤也退出历史舞台,走入了历史,并最终成为一种收藏品。再过百年,恐怕连其中的刻度都少有人识。不过,它仍是一种代 表,不仅代表着我国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更代表着世道人心。只要天地之间有杆正义秤,正义便永远在人间,人间便永远保太平;只要我们人人心中都有着一杆公 平秤,衡量着这世间的是非因果、善恶美丑,世界便会永远光明美好。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