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提振人气的是“坂本五郎珍藏早期佛教铜像”专场,来自已故日本著名古董商坂本五郎珍藏的22尊鎏金及青铜佛教造像全部成交,斩获5041万港元。虽然只有一件拍品超千万港元成交,但几乎所有拍品都以超过最低估价十倍甚至数十倍价格成交。佛像收藏爱好者丁佳表示,这是他们最喜欢的拍品,既不是高高在上,也具有成长空间,可以说艺术性和市场兼备。
当然背后“坂本五郎效应”起了很大作用。坂本五郎是日本最具影响的古董商号“不言堂”的创始人。他曾在欧洲拍场上,屡次缔造了中国瓷器新的拍卖纪录,同时他也给亚洲各地的艺术馆捐赠了大批藏品。
坂本五郎逝世后,先后在纽约、中国香港市场举办了其珍藏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价位并不是很高,但是引来了很多的竞拍者,最后的成交都十分理想。
除了坂本五郎的专场,巴黎名藏、家具及重要中国艺术珍品中,价位不高,但有艺术性,有装饰性和独特品位的古董,无论从成交率还是溢价率上来说都令人满意,但之前人们重点关注的估价较高的重器成交总体平平,与市场大形势调整不无关系,人们对高价位的拍品出手都比较谨慎,可见人们对艺术品消费性需求在增加,而对于高端艺术品的投资信心不太足,这也同时反映市场资金量并非很充裕,受到资金流限制,买家对于大笔资金消耗越来越慎重,对拍品的性价比更加挑剔。
艺术品市场经纪人周峰分析,古董市场已经沉寂多年,实在是因为流传有序的重器非常少,精品一经露面就被大藏家抢走,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想再拿出来,除非是古董商。所以发掘那些中低价位,既具有一定升值潜力,又能满足家庭艺术消费需求的古董艺术品,才能让古董市场活跃起来。
书画市场显露疲态
回看2016年香港春拍时,传统书画市场曾上演了逆势增长一幕,成交率和成交额明显增长,共有11件拍品(含港澳)成交价格过亿,其中中国传统书画占主导优势。但秋拍时传统书画却没能延续回暖态势,只能说平淡无大波动地又渡过了一关。
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中国书画专场总成交额3.48亿港元,成交率很高达到97.3%,不过由于缺乏重量级拍品,单品价格最高的是以3548万港元成交的张大千《秋水春云》,另外张大千还有几幅相对高价成交的作品,在一两千万港元左右。
一些市场罕见且具趣味性的书画作品成交情况不错,如梅洁楼旧藏手卷、册页,首次登场的齐白石及徐悲鸿印谱以远超高估价拍出,不过最高也只是200多万港元。
首度公开的来自欧洲藏家的傅抱石两幅古典人物画《夜破东羗图》和《郑庄公会母》,分别以2764万港元和1688万港元成交,打破了一点书画拍品的沉闷、单调。
以宋元珍品、明清书画,并以密韵楼旧藏、坂本五郎收藏、黄桂棻旧藏等私人收藏系列为主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取得了6575万多港元的总成交额。“很震惊,这是在香港苏富比这样一个国际大拍卖公司。”有业内人士评论说,真是为即将开始的内地秋拍古代书画捏把汗。
吴冠中作品依旧是保利香港中国现当代书画主打,1.06亿港元成交的《荷塘》也成为了当前秋拍首轮的最高价。此次保利香港秋拍的中国现当代书画中,吴冠中有5幅作品入围成交价前十,总成交额超1.74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