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先祖被女娲造出来后,伏羲制定了婚娶之礼,又制定夫妇制度,男女间的嫁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婚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好的婚姻往往能给人以事业兴盛、财运亨通、幸福美满的吉运,不好的婚姻则会给人施加负能量,对人生、对事业产生阻碍作用。
《白虎通•嫁娶》上说“婚者,昏时行礼,故曰婚。”为什么要在黄昏时刻行礼呢?这就涉及到了阴阳。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男女交媾,乃是阴阳相交。“昏”与“旦”相对,古人将一天时间的长度分为一百刻,昏是指太阳落山后二刻半。“昏时 ”是阴阳相交的时候,阴来阳往。新郎为阳,新娘为阴。新郎在昏时前往迎娶,所以叫“昏”(后来写成“婚”),新娘则因之而来到婆家,所以称“因”,这就是“昏因”(婚姻)一词的来历。
西周时,周公制定了婚姻成立的条件,这就是“六礼”,包括六个流程顺序,分别是纳彩,即男方通过媒人前往中意的女方家,询问女方家的意思;二是问名,即如果女方同意,媒人要代男方询问未婚女子的生辰八字,询问女子母亲的姓氏,这是因为当时同姓不结婚;三是纳吉,经过占卜未婚男女的生辰八字,如何相合,就可以定下婚姻;四是纳征,即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五是请期,男方占卜合适的结婚日期,并征得女方的同意。六是亲迎,即男子在昏时亲自去女方家迎娶。
到了唐朝,结婚亲迎仪式从昏时改到了早晨,就是旦时,同样是取阴阳相交之意。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是阳动阴静。而亲迎通常被看成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在上述六个程序中,男方在每个程序中都要给女方送一只大雁。结婚怎么又和大雁扯上了关系呢?原因是大雁有信,秋去春来,从不失信。同时大雁是从一而终的,即便丧偶,也要继续保持独身。还有大雁飞行时有序,壮雁在前,幼雁和弱者在中间,长幼有序,这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礼法。
按照周制婚礼,新郎将新娘迎回家之后要举行仪式。仪式中没有音乐,重的是夫妇之恩。仪式包括沃盥、对坐、合巹、结发。沃盥礼就是新人洗手,预示著新生活的开始。然后双方在一张小桌子两边对坐,共食盘子里的食物,昭示从此夫妻要开始共食、共同生活。之后是合巹,就是将葫芦切成两瓣,夫妻各执一片喝酒,暗含夫妻从此结为一体,要同甘共苦。最后是夫妻各自剪一缕头发,并用绳子结在一起,表示夫妻从此同心过日子,这就是我们说的“结发夫妻”。
婚礼最后一个“礼”是拜见公婆。在婚礼次日清晨,新娘要早早沐浴更衣,拜见公婆,并以媳妇的礼仪孝敬公婆。最后,公婆设宴款待新娘以及女家亲戚,并赠送礼物。如果成婚时公婆去世,新娘则要在婚后的三个月内前往家庙祭拜。
从汉宣帝开始,婚礼慢慢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形式,走向了奢靡。从此有了音乐,饮宴更加热闹,唐宋之后还出现了许多禁忌,但仪式中的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被普遍接受。此外,新娘的“盖头”是在宋代才正式出现的。婚礼到了今天,已经丧失了传统婚礼仪式中“礼”的内涵,而流于表面,更重视物质的炫耀,使很多新郎新娘不再深思婚姻的含义,也无暇顾及夫妻之恩义。
在古代,夫妻在结婚之前互不相识,但少有离婚。而当今社会男女双方大多都是自由恋爱、两情相悦之后才结婚的,离婚率却不断攀升。我认为,婚姻的实质是男女人体五行气场的组合,要想达到百年好合,就必须使这种经过组合的人体五行气场对双方都有益无害。古时候,婚前必须要换庚贴,合八字,这种合婚的行为,无疑会起到两情和谐,趋吉避凶的作用。首先要以四柱八字中的神煞来衡量,用四柱八字合婚,桃花不宜过多,女性不宜出现“红艳”、“流霞”。再就是以男女各自八字命局的用神来衡量。男女命局用神互为相生,男女双方命局互不破坏,双方的命局组合后互不伤害对方命局原有的子女星,双方性格不求相同,但求啮合,双方寿数基本上能够匹配,双方行运之神最好能够相互补益。
再就是从生肖上看,男女之间的生肖不能形成刑、冲、克、害,如生肖为鸡的人不能和生肖为兔的人结婚。同时,男女双方的日柱相配,宜日干相生、忌冲克。此外,男命不宜比肩、劫财重重而旺,否则有克妻之嫌,女命不宜伤官,重重而旺,否则克夫。男命偏财不宜透出,否则用情不专,女命不宜官杀混杂而无食伤制。
中国有句古话,叫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兴旺发达。夫妻在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中要平等相处,正确看待彼此的缺点,对对方的缺点要冷静的分析,加以克服。同时夫妻双方要互助互爱,彼此忠诚,爱情专一,互相信任。婚姻是需要两个人精心经营的,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在生活的舞台上挥洒自如,只有如此,才能领略到婚姻的美好。
李建军写于
央视微电影·中文频道
2016年1月2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