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巨量矿藏将钻石拉下神坛(组图)

巨量矿藏将钻石拉下神坛(组图)

2016-11-18 00:13 文章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奥本海默蓝钻 拍出5700多万美元。

奥本海默蓝钻 拍出5700多万美元。

一颗极其罕见的粉色钻石 连同钻戒以2850万美元成交

一颗极其罕见的粉色钻石 连同钻戒以2850万美元成交

近日,有一则关于钻石的“大新闻”被许多媒体强力转载:西伯利亚东部发现了一处全球最大钻石矿——米尔矿,这处矿藏估值约为130亿英镑(约1111亿人民币),是目前最昂贵的钻石矿,其产量据说能满足全球市场未来3000年的需求。众所周知,天然钻石尊贵的身价,一直是由其稀有的产量所维系的。而巨大矿藏的“发现”,让不少人又开始担心,高贵的钻石是否会在一夜之间被拉下神坛,变得像石头一样不值钱呢?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金叶

聚焦:

巨量矿藏是“旧闻新炒”?

广州钻石交易中心总经理梁伟章说,在他的印象里,这个矿并不是新发现的。他特意去查询了这则新闻的消息来源,是英国每日邮报的网站在8月15日发布的一则资讯类信息,标题为《The most expensive hole in the world》(“世界上最昂贵的洞穴”),通篇并没有出现所谓“刚刚发现”之类的用语。在梁伟章看来,这其实是一则百科知识,介绍的是俄罗斯阿尔罗萨公司(ALROSA)位于东部西伯利亚‘钻石之城’米尔内(Mirny)的一个老牌钻石矿——米尔矿(the Mir mine),这个矿属于金伯利岩管型钻石矿,其实在1955年6月13日就已经被发现了。

梁伟章告诉记者,米尔钻石矿是前苏联最大的钻石矿,它的开采活动始于1957年,以露天开采为开始。上世纪60年代,该矿的年产量为1000万克拉(2吨),当中20%属于宝石级;开采活动逐年深入,在接近当前的矿坑底部位置,年产量为大约200万克拉(400公斤),其钻石销售金额据报每年超过6亿美元。米尔矿的露天开采活动在2001年宣告结束,因为开采成本随着矿坑深度的增大而迅速上升,早在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就开始着手进行地下开采的准备。地下开采活动于2009年正式开始。根据ALROSA公司的报告,米尔矿的地下开采可持续至2043年。

“米尔矿的开采寿命接近100年,这次媒体报道的所谓130亿英镑的价值我无从求证,但其出产钻石数量和价值的震撼力也确实是可以想象的。但要说能满足全球市场3000年的需求却绝对是夸张了。目前,全球每年的钻石首饰零售市场规模约为800亿美元,每年全球的钻石(包括工业用和宝石级两种)开采量约为1亿克拉(2015年为1.27亿克拉,产值139亿美元)。米尔矿的产量产值惊人,但相比全球的钻石产量产值以及目前全球钻石市场的需求,还是有距离的。”梁伟章表示。

  2012年的时候,全球媒体也曾经铺天盖地报道过俄罗斯发现了一个“珀匹盖”(Popigai)陨石坑,在这个历史超过3500万年的陨石坑中,蕴藏着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钻石储量之和的十倍之巨的钻石储量,也是恰恰好“能满足全球宝石市场3000年的需求”。和最新的这条貌似新闻的“旧闻”有不少高度吻合之处。梁伟章说,他当年也曾经仔细地查过这则新闻的信息源,发现是来自塔斯社。而塔斯社其实是用“diamond”来表述这种在珀皮盖撞击陨石坑发现的具有特殊性质的超硬物质:“撞击钻石”,事实上,这种“撞击钻石”大都是很小的颗粒,直径大多不到10mm,厚度0.5mm~2mm,大部分有黑色或者灰色外观,无论是大小还是外观,都不适合做首饰。换句话说,那也是一条被夸大甚至扭曲的新闻。

质疑:

钻石产量并不少 身价高是营销好?

“‘超级钻石矿’这个‘标题’总是特别吸引人的眼球”。梁伟章慨叹。钻石在人们心目中是高贵和永恒的象征,但它的这种属性是同它的“稀有”息息相关的。或许,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直隐隐地相信这样的大新闻早晚会发生:“超级钻石矿”横空出世,尊贵的钻石一夜之间被拉下神坛,变得如同石头一样廉价。

“钻石的唯一元素就是碳,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元素。钻石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精明商人营销的产物。”这个观点流传甚广。

“营销说”最初的论证者,可以追溯到一篇发表于1982年美国《The Atlantic》(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你有试过卖出钻石吗?》(《Have you ever tried to sell diamond》)。文章指出,100多年前,钻石仅能在少数几条印度河流和巴西丛林中找到,每年宝石级的钻石产量也就几公斤。然而,1870年南非Orange河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产量以吨计。一夜之间,市场上充斥了钻石。

为了应对这个局面,钻石矿的主要投资人合并了他们的资产,组建了一个单独的实体,以控制钻石产量,继续维持公众对钻石稀缺的印象。这个实体就是1888年成立于南非的戴比尔斯(De Beers)。它通过在各国设立贸易公司的方式,控制了全球的钻石交易。这篇文章也提到了西伯利亚发现的米尔矿。因为前苏联人对这个矿拼命开采,使得戴比尔斯及其盟友不再能控制钻石供应,而最终,戴比尔斯当时的当家人也给苏联抛出了橄榄枝,全部接盘前苏联的钻石,实现了对世界钻石供应的控制。

“钻石矿不算稀缺,尤其是‘大白熊’进来以后,如果‘戴比尔斯们’不控制供应端,市场上钻石价格还不如石头。”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的钻石贸易商华伦(Warren)先生也说。  反驳:

入地开采难度大

九死一生才有宝石级钻石?

但有人并不同意上述观点。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研究部首席研究员陆太进告诉记者,虽然钻石今天的地位和营销推广确有关联,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钻石本身具有极优秀的物理化学性质。相比绝大多数矿物资源来说,钻石的生成和发现绝对是小概率事件。它产自于地球深部,经历了熔解,变形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可谓九死一生,才能达到极为稀少的宝石级钻石。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