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从国画本科生不会毛笔说起:书法的背后是文化(图)

从国画本科生不会毛笔说起:书法的背后是文化(图)

2016-12-15 07:13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上海)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书法并不仅仅是书法,或单纯使用毛笔这么简单,书法的背后是修养,是文脉。

世界上无论哪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精华从来是精心呵护并进行传承的,首先当明白自己的文化与艺术的根系所在,否则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根本在于从一开始就注重于象与线条,这与中国文化中注重诗意、哲学与对于艺术的提纯有着极大关系。

尤其是文人画一脉,越到高格,越见出对于内在学养与书法的巨大要求。到写意画一路,越简,则要求越高,中国画因为草书与金石书法的影响,形成的写意画,尤其 是写重神而不重形的代表艺术,这是一种高度提纯与极尽反映性灵自由的艺术,工笔与写意,一种是拘于物,一种游于物,不为外物所拘,所以齐白石在比较二者后 就爱写意“因其能畅神也”。

以书入画始于何时不可考,但目前可见的西汉早期壁画羽人图,其线条可以感受到其与飞动的汉简书法等的内在联系; 魏晋时期的嘉峪关、敦煌砖画,也与简书书法相关,几乎均为写意,线条自在而恣意,有的甚至与齐白石的写意性暗合。从唐到宋,再到元明清乃至近代的山水人物 花卉三门,无论哪一门,无不与书法的修养气息密切相关

不说写意画,其实工笔一路,从宋徽宗到仇英,读其工笔之作,其内在的线条,对于书法与学养的要求也极高其实古人工笔很多也是写的,而当下很多制作渲染性的工笔画,与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近几十年来出现“国画专业本科生不会拿毛笔”这样的怪现状与中国美术教育的西化与功利化、八股化有着莫大关系。一个原因当然是近现代以来中国面临史无前例的 巨大历史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是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然而这并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看民国时期的北平艺专与上海美专国画专业的招条简章与课程表,可以看到对 于古诗文修养、金石书法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 其实中国艺术虽然传承明显,但也一直是开放性的,对于西方艺术,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关良、等因为有深厚的中、西画素养,自行探索,也确实开拓了中国 国的新境界。

真正的变化其实是在这半个多世纪。尤其是苏式素描教育成为一套准则以后,渐渐趋于八股化,相关部门的文化惰性与美术升学考试的利益抱团化也使得这一八股成为一种程式

其结果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论为宣传的工具。一些画作虽机械地注重画家造型能力,用的是笔墨,但由于教育的西化,笔墨的质感与所承载的文化性大大削弱,因之笔墨能力与审美性也迅速减退。

另一个结果就是沦为资本炒作的工具,除了一些的当代水墨,一些并无真正笔墨功力的伪写意、行画也大行其道,满纸匠气俗气的行画受到追捧,这与整个收藏群体的土豪居多不无关系。

中国画的写意性与书法密不可分,写意性是中国人自在心灵的一种飞扬,中国人在艺术方面很早就摆脱了对物象的奴性成分,注重内在的情感与抒发。然而,如果站在中国文化发展的立场来看,这几十年来的中国画教育是并不成功的,也是有太多反思之处的。

(本文系北京画院年会研讨会主题发言整理)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