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3日上午,洛阳民俗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田国杰同志带领单位职工亲赴洛龙区安乐镇中岗村,在市文物局保卫科翟兖洛同志、洛龙区文管办主任申兴武同志的协调支持下,将一通清代乾隆年间记事碑征集至单位收藏保护。
该碑刊刻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九月,碑高约170厘米,宽约70厘米,虽年代久远,但碑文尚清晰可辨。该碑为一记事碑,系由清代洛阳县王家庄、西望城岗、东望城岗、茹家凹、聂家湾、董家庄和水磨村七村民众同立,记载了上述七村民众长期承担对洛河上通衢桥的维护保养事项,便利了洛河南北两岸的通行,历任洛阳县令为此豁免该七村的杂派差徭等事项。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迎接乾隆皇帝圣驾莅临洛阳,该七村民众承担了通衢桥的修桥铺路任务,洛阳县令方有光依照旧例永久豁免了七村的杂派差徭,七村民众感念县令体恤和恩德而立碑志其事。该碑对于研究清代洛阳的政治、徭役制度、桥梁交通和村名沿革变迁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关链接:方有光,清代乾隆年间任洛阳县知县,任职期间体恤民情,多有惠政,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其捐资维修伊阙古道,今洛阳龙门西山中段石牛溪旁的岩壁上留有“方公路”石碑详载其事,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其拨银470两,对二程祠予以重修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