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揭秘古墓背后的考古人:怎能判定挖出的是墓(组图)

揭秘古墓背后的考古人:怎能判定挖出的是墓(组图)

2017-02-24 13:26 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西朱村曹魏大墓考古发掘现场

西朱村曹魏大墓考古发掘现场

3、夺目的珠宝粗糙的陶器

洛阳农民厉害,洛阳考古人更是名不虚传。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现有200多名考古队员,人数众多,在全国也不多见,可他们依然忙得团团转——没办法,洛阳的古迹太多。

古墓和遗址的发掘分三种:配合城市基础建设发掘、研究性主动发掘、抢救性发掘。

在洛阳,配合城市基础建设的考古发掘占多数,但因被村民无意破坏,曹魏大墓不幸被抢救性发掘。

考古是一项艰苦的野外工作,风吹日晒,枯燥难耐,考古队员却把枯燥当历练,享受考古发掘的时光。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工作人员王咸秋深有体会:“每挖一层就像在和古人对话,根据蛛丝马迹勾勒出鲜活的古代社会。”

若问考古队员“大墓里啥最重要”,他们会咧嘴一笑,说:“啥都重要。”

没错,寻常人也许会被墓中夺目的珠宝吸引,但考古队员会盯着一件粗糙的陶罐看得如痴如醉。

会看的看门道。在考古队员眼中,貌不惊人的陶器价值连城,可根据它完成对古墓的断代,这是考古的关键。

“东汉大墓有陶仓、陶壶,曹魏大墓却没有。”老常说,根据这个细节,大家迅速判定此墓便是曹魏大墓。

有文献记载的历史需要考古来验证,无正史记载的历史更需考古发现,这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例如曹魏大墓长长的墓道两壁,是大家用铲子一点一点清理出来的。“我们要把生土(自然土)和熟土(人为动过的土)剥离开,土层是我们了解古墓的又一关键。”王咸秋说,他们要时刻保持火眼金睛的状态,若一铲子下去搅混了土层,就会造成考古失误。

4、粗犷的外表细腻的内心

在外人眼中,考古队员皮肤黝黑、胡子拉碴,但他们的内心极为细腻,会注意到每一个细节。

下到墓室,老常指着墓顶说:“我们挖到接近墓室时,开始用筛子反复筛挖出的土。”这是为了防止泥土中有小陪葬品。筛完了,他们还会用水反复冲洗几遍泥土,以确保万无一失。

不是考古队员小题大做,而是关键的历史谜团往往是通过不起眼的物件解开的。

2009年初,连霍高速公路洛阳段改扩建工程考古钻探,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座大型墓葬。当时发现的曹魏墓葬寥寥无几,它又在邙山陵墓群东汉陵墓区内,众人一度以为它是东汉墓,可心里又不安:“墓里的陪葬品不像东汉的样子啊。”

一天,严辉在离开考古现场时,用食指和拇指圈出一个方形,对队员们说:“希望你们挖出这个东西。”

严辉指的是墓主人的印章,是快速确认其身份的利器。南越王、海昏侯等大墓的发现便得益于印章。

两天后,一枚两厘米见方的铜印出土,上面用篆书阴刻着“曹休”二字。曹休是曹操族子,也是三国名将。一时间,消息传遍考古界。

因为这枚印章,此墓成为我国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墓主人姓名记载的曹魏贵族大墓。

并非所有古墓中都有印章,曹魏大墓亦如此,墓主人身份的确定还得经历漫长的过程。

考古部门与古墓还有哪些故事?队员的考古生活又是如何?请看下篇。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