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中国高校首家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成立(组图)

中国高校首家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成立(组图)

2017-03-06 14:45 文章来源:artron.net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宋纪蓉也通过一系列实例,向记者介绍传统修复技艺如何与现代科技结合。“清同治石青纱绣八团云金龙单褂,我们把它从库房取出来时,通过肉眼,可以看到它表面的霉菌、霉斑很多,时间久了这些霉菌、霉斑就会破坏服装植物纤维,还可能把霉菌传染给其他文物。因此,这些霉菌一定要被清洗干净。在进行清洗之前,我们先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检测一下霉斑的种类及分布,再制定清洁霉斑的计划,在清洁的过程中,有时肉眼已经看不到霉斑了,但是通过三维视频显微镜,我们还是可以发现,霉斑并未被清除干净。”

再比如河南考古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完全是碎的,当地没法修复,送到故宫博物院里来,我们先用X光照相技术,发现底部有铭文。经过几千年的锈蚀,这些铭文用肉眼无法看到,“有铭文就要特别谨慎,绝对不能伤害任何铭文,而且铭文的出现,对定义这件青铜器的历史价值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利用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建立修复方案,进行比对修复,修复出来的整器极其精美。”

又比如木雕彩绘观音菩萨立像,是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里出现过的,现在放在慈宁宫展览,“在进行修复之前,我们通过x光检测分析,发现里面有很多铁钉,这说明以前这个木雕被修复过,所以这个木雕的修复要很谨慎,如果力一用大,里面铁钉就有可能散掉,因此所有有铁钉的地方都不能动。”

建立文物病历档案

故宫的文物,除了要精心修复外,修复完成后“保健医学”同样重要,简单来说就是监测与保护文物。据宋纪蓉介绍,2011年12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要从文物建筑监测、馆藏文物监测、室外陈列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基础设施监测、安全防雷监测、观众动态监测、植物动物监测、监测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监测成果研究,通过这十个方面的数据,对故宫的不可移动、可移动文物进行全方位监测。

为了保护文物,也会运用一些现代科技,比如减隔震装置的研发,宋纪蓉谈到,北京属于地震带,如果因为地震而破坏文物则特别可惜,所以研究小组通过对减隔震防护装置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设计出了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减震效率可达90%)的减隔震防护装置来缓冲地震波。宋纪蓉透露,对于文物库房的展柜,柜子可以缓冲掉地震波;对于展厅里的佛像,每一尊佛像下都有隔震台。

建立文物病历档案,累积研究数据也是文物修复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宋纪蓉介绍,从前,文物进入故宫文保科技部修复,只附带修复单,记载文物号、伤况、文物名称、送修人、需要修复部位几项简单的信息。但是现在修复过的文物,在百年以后也许还会出现问题,后人还要重修。因此,我们要给后人留下修复档案,让他们知道如何修,这些档案有助于后代专家了解文物的“病史”。

文物修复人才奇缺

我国文物修复的人才现状如何?宋纪蓉用“奇缺”二字来形容,她认为人才奇缺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高校的培养与实际操作不接轨,文物保护这个专业,尽管在考古学方向有文物保护的内容,但是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实际动手少,因此真正做起来也比较困难;

其二,以前博物馆在文物修复这方面投入得少,虽然现在各个博物馆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学校毕业生到了博物馆,必须用五年、十年跟着老师学传统技术,动手能力才能培养出来,他们才能够独当一面,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从全国范围来讲,文物修复人才还缺得很,还要加大力度。

宋纪蓉谈到故宫文物医院的年轻修复师,“我们招进来的徒弟都是有基本功的,有书法修复、古书画临摹,来自中央美院国画系;比如木器家具修复、宝玉石镶嵌,来自中央美院雕塑系。他们都有基本功,只要跟着师傅学五年、十年的传统技艺,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独当一面了。”宋纪蓉说,一直以来,故宫都以《故宫》《故宫100》《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影像形式推广故宫文化,这些影像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再发展产生兴趣,投身于文物修复当中。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