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是全国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新疆龟兹研究院在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地——克孜尔石窟启动2017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免费向公众开放克孜尔石窟和克孜尔尕哈石窟,并首次向公众开放龟兹研究院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室。
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石窟
为迎接全国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疆龟兹研究院联合拜城县人民政府定于2017年6月10日上午11时(北京时间),在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地——克孜尔石窟启动2017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发挥文化遗产资政育人、史证实证作用,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弘扬时代精神,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文化支撑和自信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充分发挥龟兹石窟文化遗产价值的智力作用,增进文化遗产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017年6月10日遗产日活动内容速递:
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地克孜尔石窟2017年全国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启动仪式;
免费向公众开放克孜尔石窟和克孜尔尕哈石窟;
首次向公众开放龟兹研究院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室;
在克孜尔石窟陈列馆推出《时光的留痕——龟兹石窟文化遗产保护30年成果展》;
在启动仪式上举行以“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群众签名活动;
免费向游客发放“遗产日”宣传材料;
在启动仪式上向石窟看护员颁发聘书;
开展“丝绸之路克孜尔石窟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行动”;
举办文化遗产知识有奖问答活动;
拜城县文工团在克孜尔石窟举行公益性演出。
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是一部不断丰富的人类发展史。克孜尔石窟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是龟兹石窟的代表。克孜尔石窟是公元3-9世纪开凿于天山南麓古龟兹地区的佛教石窟寺,已发现洞窟总数为339个,现编号洞窟269个,以独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画风格,展现出佛教文化在丝路沿线交流和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1961年,克孜尔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在卡塔尔多哈举办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克孜尔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