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对和田洛浦县比孜里墓地中两口木棺进行了开棺清理,这两口木棺形制罕见、葬式奇特,加上它们保存完好,具有展览价值,去年4月,被考古人员从比孜里墓地运回。
两口木棺中,一口木棺可以自由开合,棺中有3具干尸,身着鲜艳的衣物,脸部裹有毛绣或丝棉的覆面,覆面下面有类似口罩一样的护颌罩,头部戴有花环,一具干尸的上衣还贴有亮闪闪的金箔;另一口形制相同的彩棺,是比孜里墓地中惟一一具彩棺,外壁图案极其罕见,一端画有表情诡异的人面像,一端画了一对大脚。
考古人员在用特制吸尘器清理木棺中的尘土。这口木棺的盖板和棺身由木制暗轴相连,可以自由开合。图/亚心网记者赵梅通讯员胡兴军
这两口木棺究竟封印了怎样的人类文明?它们能否解开汉晋时期比孜里先民的生存密码?
两男一女缘何同棺
8月24日,风和日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后院,考古所副研究员胡兴军正审视一口翻盖式箱式木棺,这口木棺出土于比孜里墓地编号为M27的墓葬中,它的形制很独特,盖板和棺身由木制暗轴相连,可以自由开合,很像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在比孜里墓地,和它形制相同的木棺还有3口,但惟独这口木棺保存得最完好。
这口木棺在发掘现场曾被打开过,但是一年以后,当考古人员再次小心翼翼地开启它时,仍对它充满了期待。
木棺中的3具干尸紧紧叠压在一起,他们看上去神态安详,头部都裹着厚厚的覆面,身上的衣物虽已朽成布片和渣土,但色泽依旧鲜艳如新。
这是比孜里墓地中惟一一口彩棺,一端绘有诡异人面像,一端绘有一双大脚,侧面红色方格有用靛青色颜料描绘的团花。图/亚心网记者赵梅通讯员胡兴军
他们为什么会同时葬进一口木棺?他们是同时死亡?还是先后死亡葬进同一口木棺?这是一直困扰考古人员的一个谜,他们用毛刷和特制吸尘器,小心翼翼地清扫着覆盖在干尸衣物上的尘土,以期能从中找到破解这一谜团的线索。
5个小时后,3具干尸被成功分离。
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体质人类学博士魏东团队鉴定,3具干尸的生前年龄差不多,都在25岁至30岁之间,上层一具干尸为男性,下层一男一女并排。
然而,考古人员却未发现破解谜团的线索,如果说他们是同时死亡,那么,他们只可能属于非正常死亡,但是,考古人员在清理中,并未发现他们存在非正常死亡的痕迹。而如果说他们存在二次葬,那么,先葬入者的人骨难免会被后葬入者扰动,但是,考古人员从3具干尸的人骨上,也未发现有扰动迹象。
木棺独特葬式更罕见
考古人员在清理木棺时发现,和这口形制独特的木棺相比,木棺中的3具干尸葬式更为独特。
他们和比孜里墓地中其他干尸一样,头部全部裹有覆面,揭开覆面,干尸面部下方还戴有一种形制像现代口罩的护颌罩,这些护颌罩都托在下巴上,并用一根带子在头顶系好。考古人员在3具干尸的头部还发现其戴有胡杨树枝编织的花环,花环上串着密密麻麻花朵,上面的花瓣清晰可辨。有的干尸头部还有头箍和束发带。
据胡兴军介绍,这种面饰覆面、头戴花环的葬式,在比孜里墓地并不少见,但在新疆其他墓葬中却很罕见。
在清理3具干尸时,考古人员发现,上层的男性干尸上身着绛红色衣服,下着七分灯笼裤,看似着装并无特殊,但考古人员在他右臂发现了一块脱落的护臂。
而在清理他身下右侧的女性干尸时,考古人员在她上身衣服领口处发现了很多亮闪闪的东西,“是贴在衣服上的金箔!”有人在现场惊呼,“从这件贴金衣物可以看出,她应该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胡兴军在现场分析,这位中年妇女的右手食指还戴了一枚戒面为红色的铜戒指。
和中年妇女并排葬入的男性装束也很特别,他上身穿素色衣服,下着七分灯笼裤,头部除裹有覆面外,头的下面还绑着青蓝色绢制丝棉枕头,他的两只手上各戴了一只青蓝色手套。
彩棺人面像表情诡异
8月25日,一口外壁有彩绘的翻盖式箱式木棺,被抬进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后院。该木棺外壁的图案极其罕见,一端绘有表情诡异的人面像:大眼大嘴,眼角下垂,嘴巴大咧,还龇着一嘴白森森的牙齿;另一端绘了一双大脚。两侧红色颜料画出的方格内,还有用靛青色颜料描绘的团花。
据了解,新疆的楼兰、营盘、喀群等墓地发现过十多具彩绘木棺,但考古人员在那些彩棺上并未见过和此木棺相同图案。
楼兰、营盘彩棺上多绘有四灵、穿壁、花卉等图案,明显受中原汉文化葬俗影响,是当时升仙、复生等黄老神仙方术思想的集中反映。而喀群彩棺外壁绘有佛像、伏虎等图案,显然与佛教思想有关。
那么,比孜里这口彩棺上的图案又和怎样的文化葬俗有关呢?这一谜团还有待于考古人员进一步研究破解。
彩棺内,墓主头裹覆面,下枕毛布枕头,上身未见衣物,下身着短装,身体右侧放置一个木棒,木棒一头有骨制权杖头。考古人员推测,这根木棒可能是代表权力的权杖。经魏东团队鉴定,该墓主为一名年龄在30岁至35岁之间的男性。
根据文献,对葬具饰彩,做成彩棺以奉侍死者,是生者对死者的特别礼仪方式。而彩绘棺具,古代又称画棺,它的使用有严格的礼制,有一定身份和地位者,死后才可享有这一礼制。考古人员因此推测,这口彩棺的墓主可能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继续阅读
比孜里墓地出土文物再现丝路南道繁盛墓葬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
据了解,比孜里墓地是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一处重要的考古发现,该墓地位于和田地区洛浦县山普拉乡比孜里村东南方向的戈壁滩上,墓地共发掘40座墓葬,出土了大量随葬品,比如木盘、木桶、陶器、纺织品、弓箭、眉笔、眉石等。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兴军结合史料分析,墓葬中头戴花环的葬俗、各类玻璃珠等饰品,属于希腊、罗马文化元素,木梳、木篦、奁盒等可能来自中原汉文化地区,它们的出土反映出地处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和田,在汉晋时期贸易繁盛,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与交汇。
另据史料记载,比孜里墓地所属洛浦县,汉晋时期属西域于阗国范围,这里地处丝绸之路南道要冲,曾是西域南道中国势最强的国家之一。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时代),尉迟氏建立于阗国,于阗国在西汉时期,人口曾达1.93万人,全国有3300多户,战士2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