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姜坤鹏著,《游艺悟道——艺术问学文集》,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6(10)
大师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是让人敬仰的一个称呼,社会发展需要大师的贡献,一个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大师来引领和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学术界很少有人能称得上大师,很多著名学者、专家甚至把称自己为大师的行为认为是对大师一词的亵渎或者骂人。然而,在很多具体的领域,如工艺美术领域很多人以“大师”自居,诸多行业协会、不相关的机构纷纷出面评定大师,一时间大师满天飞。笔者认为,在这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加之学界对于“大师”内涵与外延并无太多的认识的情况下,应该讨论一下“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大师”。
要想弄清楚什么是大师,我们先看历史上的诸位大师。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研究西方启蒙思想,采用“新文体”写作,倡导“小说革命”,提出“中华民族”一词,梁启超的文章影响了当时很多重要的人物,因此,梁启超被称为大师。弘一法师(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序曲、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文化艺术的先河。黄宾虹的水墨艺术将中国传统水墨推向现代水墨,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大师。徐悲鸿留法八年,回到中国以后,在艺术的道路和教育体系上都坚定了学院派的选择,并完成了中国化的转译,他本人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和美术教育上的大师。工艺美术界的琢玉大师潘秉衡站在宫廷琢玉艺术和现代琢玉的转折点上,因材施艺,量料取材,恢复了失传的玉器薄胎压金银丝嵌宝石技艺,成为琢玉艺术上的一代宗师。
综观近现代的诸位大师,他们要么继往开来,要么开宗立派,是所在领域的代表人物,为所在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第一条界说是:“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钱穆认为:“大师者,仍是通方之学,超乎各种专门之上而会通全部之大义者是也 。”[1]有学者提出:“在一级学科领域里开出一片天地, 并产生跨学科影响的, 便是大师”。[2]具体说来,大师的标准在于他们是学科带头人,他们培养了一支薪火相传的队伍,具有跨学科的影响力。当然,具体到大师的贡献,可以分为理论贡献、方法贡献、实践贡献。
有了对大师的初步讨论,我们来看工艺美术行业大师的评定情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始于1979年,目前,已经开展的前6届评选共认定46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该评选活动旨在通过评选、表彰德艺双馨、业绩卓越的工艺美术专业人员,激励、引导广大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进一步繁荣创作,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健康发展。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定以来,各省级主管部门或者各类协会也在评定行业工艺美术大师。诚然,从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确实有指导意义。从前6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结果和行业调研得到的反馈来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大都是所在领域的代表人物,被评为大师可谓实至名归。各级各类协会在评定之初,也为行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可是,如今不光山寨协会在评定行业“大师”,甚至连正规行业协会的分会也在评定“大师”,以至于“工艺美术大师”比比皆是。比如某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在评定“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某电视台给手艺人授予大师称号。各类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号复杂、数量之多、水平参差更是让人咋舌。以陶瓷领域为例,就有十几种“大师”称号,如“中国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手工制作大师”“中国技能大师”“中国传统大师”等。“大师”之多让人无法分清真假,以笔者的亲身感受而言,有时不知是称大师好还是不好。“大师”名号一出,更有献媚者不管对方是否真大师,都以“大师”相称,实为“语言贿赂”,让人不敢恭维。
“大师”泛滥化中的“年轻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以第八届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和民间工艺大师评选为例,申报人员基本情况公示显示,共有82人申报,30岁以下13人(含30岁),30到40岁(含40岁)之间37人。很明显的一点是,大师申报者趋于年轻化。据笔者所知,各省级行业协会,甚至是国字头的协会,已经评定出年龄20至30多岁的大师。笔者不禁要问,若是20多岁的从业人员,能给行业內做出多少突出的贡献?年轻的大师可能有,但往往如凤毛麟角,如果一个行业有那么多年轻大师,那么评定本身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值得怀疑。
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从未参评大师头衔,但是大家普遍认为他是工艺美术大师,我想这是媒体、公众发自内心的评价,而非是通过或者评审得出的结果。那么,评审大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虽然政府放权协会,是不是什么样的机构组织、部门都能来评定大师?各种大师称号之乱,是否需要政府监管?任何传统技艺都需要数年的从业经验,大师“泛滥化”、“年轻化”是一种合理的现象吗?
笔者认为,真正的工艺美术大师,一定是德艺双馨,在行业内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在“技”和“艺”上都能有独到之处,要么在继承传统上具有代表性,要么具有开拓创新的成果,要么是行业内突出的代表性人物,是不是大师还需要时间的考验。笔者在此呼吁,行业自律,政府能出面规范,艺人能以作品为重。另外,国家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有完整评定机制,除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是不是工艺美术大师应该在取得专业技术认定后,才能评定荣誉称号的“工艺美术大师”,否则此“大师”连国家人社部门系列职称认定的人才都不如,何谈“大师”。
总之,各类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做好了,有利于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坏则起不到表彰的作用,反而被人看低,破坏大师在普通大众中的地位,更不利于国家荣典制度的形成。笔者提出系列问题,供行业研究、管理和从业人员予以关注。工艺美术行业需要真正的大师作为工艺美术事业的标杆,展现大国工匠精神,积极推动工艺美术的繁荣发展。
[[1]]钱穆。 改革大学制度议[ A] 。 钱穆。 文化与教育[ C] 。 台北:东大图书出版公司,1976.65。
[[2]]徐显明。 我的大学理念[ A] 。 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大学校长中的大学教育[C]。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86。
姜坤鹏
山东临沂人。博士,高级工艺美术师。先后学习于鲁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北京《时代财富》杂志社美术总监,香港卫视新媒体中心副主编,现为独立艺术批评人。
2014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随吕品田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后,主要从事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亦从事美术创作。2011年以来,在《美苑》《美术》《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发表文章10余篇,作品获奖10余项,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2016年出版专著《游艺悟道——艺术问学文集》,系统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并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游艺悟道——艺术问学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