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许雯)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现状
甲骨文流散世界为近百个藏家收藏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公开资料显示,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近120年来先后出土约15万片以上,流散世界被近百个藏家收藏。其中,中国大陆10多万片,台湾地区3万多片。此外,日、加、英、美、德、俄、瑞典、瑞士、法、韩等14个国家约2万多片。而散落民间私家的甲骨文藏品,数量也相当可观,许多都没有机会得到专业性整理和公布。
意义
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
今天(11月24日),教育部官网发文称,“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甲骨文的研究应用,该文称“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组织实施甲骨文专项工作,力图通过基础研究、数字化建设以及推广应用,深入挖掘甲骨文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据介绍,《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创建于1997年,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该项目每两年评审一次,我国上一次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于2015年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