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陕历博国宝将亮相央视 秦杜虎符差点被当废铜卖掉(组图)

陕历博国宝将亮相央视 秦杜虎符差点被当废铜卖掉(组图)

2017-12-25 07:43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秦杜虎符

12月3日晚大型国宝探秘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正式开播,《国家宝藏》让传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图片和符号,而是带着故事、温度、情感寄托的存在。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我国九家重量级博物馆、27件珍贵馆藏,为观众详细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而这其中就包含陕西历史博物馆选送的三件国宝。

“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看门人强跃,在这里,一百七十余万件展品,十八件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灿烂剖面。”这是即将播出的《国家宝藏》陕西篇中的一个片段。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说,此次亮相《国家宝藏》的是杜虎符、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和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等三件国宝。那么,这些从博物馆一百余万件藏品中遴选出的珍贵文物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差一点被当废铜卖掉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陈列着一件珍贵的虎符,它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调兵凭证——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虎符”,也称“兵符”,是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形状呈虎形,故称“虎符”。

秦杜虎符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少年杨东峰在村西帮助大人平整土地时,铁锹“铛”一声脆响,挖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金属疙瘩。当他把外面的泥土弄掉之后,露出了一件动物形状的铜质器物,有头有尾有腿,样子像猫又像虎。尽管并不知此为何物,但杨东峰还是将它放在衣服口袋里带回了家。

“本想把这件金属动物拿去当废铜卖,但废品收购站的人说这东西太轻,值不了几个钱。”杨东峰只好把它拿回家,随手扔在了自家院中的窗台上。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件金属动物成了几个孩子手中的玩物,被他们在游戏中丢来摆去,磨得久了,“铜老虎”青黑色的身上渐渐显出了漂亮的金黄色文字。文字为篆书,杨东峰看不懂,但他感到手中之物是一件有来头的“玩意”。于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他揣着这件神秘器物辗转找到了陕西省博物馆,碰巧遇到了考古专家戴应新。一番审视后,戴应新初步断定眼前的器物是一枚十分罕见的战国虎符。发现虎符的杨东峰,仅仅要求发一套红卫兵穿的军服作为上缴虎符的代价,但博物馆没有军服,在戴应新的操办下,杨东峰获得了一张陕西省博物馆发给的表扬信,因献宝有功,得到了7元人民币的奖金。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40字铭文中“右在君”三字很重要,给出这个虎符制作的具体年代在秦惠王称王前。结合杜虎符出土地点和上面的铭文,戴应新研究认为,因先秦的最高统治者称王、称公而不称君,只有秦惠王一人曾在很短的时间里称过君,不久改称为王。《史记》记载:“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四月戊,君为王。”因此说秦杜虎符是战国时秦惠王称王前的产物。

“这个杜虎符,这是在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最严肃的传递君王和边塞之间,使用和调动兵力的信物。这就是一种命令、这就是一种诚信,也是一种权威。”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说,杜虎符铭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且保存完好,特别是错金字,精致优美。虎符的铭文制作工艺,是在虎身先錾刻出阴文字槽,再将极细的金丝嵌入阴文字槽之内,最后打磨平整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然熠熠闪光。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