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杨之光:把画作给国家收藏是“最好归宿”(图)

杨之光:把画作给国家收藏是“最好归宿”(图)

2017-12-25 08:52 文章来源:收藏周刊  作者:梁志钦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杨之光捐赠作品 广州艺博院藏杨之光捐赠作品 广州艺博院藏 

杨红回忆杨之光捐赠:

1997年、1998年两年间,杨之光的1000多张画,悉数捐出。在其女儿杨红看来,这批作品可以说是父亲毕生的心血。“几十年来这些作品伴随着我们姐妹出世,伴随着我们成长,伴随着我们全家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跟我们全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这些作品捐走后,我感觉少了很多兄弟姐妹一样。”而在作品全部捐出后,杨之光则笑称:“我现在是一无所有,又要从零开始了。”

(杨红口述)还记得当时,我们姐妹都在国外,父亲寄来信,提及捐赠的事,咨询我们姐妹的意见,如果我们反对,他也会考虑。后来,我们姐妹意见高度一致,回信表示必须支持他的做法。

我感觉父亲一直有一种回报国家的情怀,他一直很重视自己的所有作品,乃至草稿,总感觉他早就预想着有一天,国家是需要这些的。他一直把自己所有产出的作品,视为“公有”。在他看来,他能有这些作品,都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一旦国家和人民对他的作品认可,要提出收藏的时候,他会认为这才是最好的归宿。

1997年6月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杨之光四十年回顾展”上的200幅作品全部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这些作品是他在1000多张作品中精挑细选的结果。其中,有一批肖像,可能不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我可以说,这是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花费精力最多的一批画作。几十张名人肖像,有李可染、关山月、唐云等。这都是写生作品,而且都有相应的名人落款,这非常难得,他为了画这一批画,约名家,东奔西跑,请他们做模特。

1990年,刚满60岁,他选择了退休。我知道他是很想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因为行政工作耽误了他不少时间,他选择到美国游学。到美国后,他仍然想画一批名人像,有些是回忆着画的,其中石鲁的肖像,就是在那个时期完成的。当时美国很多人都想收藏他的名人肖像,甚至有些人抱着他感动得哭起来。

我想,在父亲看来,这一批名人肖像所投入的精力,完全不亚于那些大型的创作。而且这些是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非常生动,体现朋友交往之间的感情。在我看来,这些画比他很多被认为是代表作的作品,更有价值,作为第一次捐给中国美术馆,他也十分重视,因此,他专门把这批作品挑出来,说明他自己也感觉这是最有分量的作品。

当时中国美术馆整体收藏杨之光四十年回顾展作品的消息传来后,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馆等部门相继与父亲联系,表示希望能收藏他创作的其他作品。父亲就跟这些文博单位明确表示:“只要你们有决心收藏,我就有决心捐赠!”

于是,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翻箱倒柜,把自己的作品全部翻出来,重新整理,根据不同结构的定位进行分类捐赠,我想这一点,基本没有第二个画家能做到。他分别于1997年12月15日、1997年12月31日、1998年1月21日,依次向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捐赠作品67件,向广东美术馆捐赠作品232件,向广州美术馆捐赠作品635件。当时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接纳的是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课堂教学教材;广东美术馆接纳的是他各个时期的写生作品与一些重要代表作的创作草图,其重要性被认为是仅次于中国美术馆所接收的作品;广州美术馆接纳的巨量作品,占有更重要分量的是一大批速写,还有他于1954年用中国画笔墨,将俄罗斯巡回画派大师列宾的杰作《萨布罗什人》“翻译”摹移过来的巨幅习作。几家单位均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辟出专馆陈列。广州美术馆接收了这批巨量捐献后,还在广州艺术博物院设立了杨之光艺术馆,作永久性收藏与展出。

通过这几次大规模的捐赠,父亲几十年积蓄下来的创作精品已经“荡然无存”。他就笑着说:“我现在是一无所有,又要从零开始了。”但他经常强调:“我的画来之于人民,还之于人民,这是很自然的,我想得很简单。我画画,老百姓都支持我,模特都是人民。”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