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因为太敢指出赝品 她被书画鉴定界禁言了几十年(组图)

因为太敢指出赝品 她被书画鉴定界禁言了几十年(组图)

2018-01-22 09:14 文章来源:vista看天下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被遗忘的真迹

被普林斯顿大学开除后,王季迁先生拯救了徐小虎的学术生涯。王季迁是20世纪著名书画鉴赏家,被西方人誉为中国传统绘画“最后一位传承者”。

徐小虎第一次结识王季迁是在普林斯顿大学进修的时候。当时老师带着他们一帮学生参观了王季迁在曼哈顿家中的书画收藏。作为一代收藏家,王季迁家里挂着许多中国古画,桌上的砚台常年湿润,笔架上悬着各式毛笔,闻到墨香的徐小虎“突然感觉像鱼跳回水中那种无限的愉悦”。王季迁也让她感到如同父辈一般的亲近。

1971年,徐小虎再度去纽约拜访王季迁,请求他给自己“讲课”,王季迁欣然应允。

每周六都是师生俩的上课时间,一上就是8个小时,谈论的主要是台北故宫中的藏画。他们很少谈论某幅画的作者、年代,甚至很少看一张完整的画作。王季迁总是给徐小虎分析画作局部的细节笔触以及画家在运笔中传达的思想和力量。这是他口中的“笔墨问题”,笔墨的好坏决定了一幅画真正的艺术价值。后来,徐小虎将这种“笔墨分析”运用到了画作鉴赏中。

这场长达8年的马拉松式对话后来被整理成16篇文章,连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上。1980年,为了更近距离研究台北故宫藏画,徐小虎搬到台北,一边在台大教书,一边去台北故宫看画。

当时的台北故宫院长蒋复璁是徐小虎父母的媒人,还吃过她出生的红鸡蛋。因为这层关系,蒋复璁向她许诺:你尽管来看故宫藏画。

徐小虎每天都能在台北故宫提15张画。在不算宽敞的看画室里,工作人员全副武装为她把画作摆上桌子,供她近距离观察,每次总是3幅一起看。

她偏爱元代画家吴镇的作品,看完了台北故宫收藏的50多幅吴镇画作,发现吴镇的《清江春晓图》和另一幅《秋山图》中展现的时代风格明显不同。随后,她又用从王季迁先生那里学到的方法和元朝人的记载中总结了吴镇画作应有的特点。

她林林总总列出了11个条件,先拿它们跟吴镇画的墨竹做对比,发现有一幅完全符合这十几个条件,其他的则一个都不符合。而唯一一幅符合条件的《石竹图》恰恰是所有藏品中最不为人知的,在徐小虎看来,这是因为假作太多,反而让真迹显得是“例外”,《石竹图》就是一幅“被遗忘的真迹”。

第一次发现台北故宫所藏吴镇之画有伪的时候,徐小虎惊得发烧病倒,在家躺了3天。半年后,她才敢再一次去台北故宫提画研究。经过盘点,她认为台北故宫收藏的50多幅吴镇画作中只有三幅半是真的。

她最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蒋复璁。蒋复璁一听,说:“有赝品吗?太好了!那么我们应该马上开始研究,把真伪区分开!”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她建立了自己的鉴定方法,想要重新给古代画作断代,把那些真迹选出?来。

可惜好景不长。1983年,蒋复璁退休,新上任的院长听说故宫有假画很不高兴,在看过《被遗忘的真迹》初稿后,他甚至不让徐小虎提画。为了继续研究,徐小虎只能请各路同学朋友帮忙找高解析度的电子版藏画。

在那段时间,徐小虎写出了《被遗忘的真迹》,并因此获得了去牛津大学读博士的机会。谈及那段时间的经历,她觉得有点委屈:“院长可能觉得台北故宫有假画伤害了他的自尊。似乎(如果有赝品)就是皇帝没穿衣服。其实,皇帝没穿就没穿嘛!”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